文|刘大胜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

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换一句话说,皇帝是王朝的象征,芸芸众生是跪拜在皇帝面前的臣民,带领这些臣民和这个王朝走向繁荣富强是皇帝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大清衰落了,或者分裂了,甚至灭亡了,最有亡国之痛的是皇帝。光绪皇帝正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才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任用年轻人的名句:任用年轻人推动改革(1)

光绪皇帝似乎没有察觉暗潮汹涌,也没有充分认知内部的反弹。翁同龢开缺回籍,威望不足的王文韶进入军机处,荣禄平调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同时,光绪皇帝没有把德高望重、深获两宫信任的张之洞调入京师,与满洲王大臣共同主导改革。或许年轻的光绪皇帝已经受够了长者的规劝、谏言和教诲,极力摆脱这种老人政治,任用有朝气的年轻人推动改革。但是,这种人员调整打破原有的政治格局,中央缺乏稳重的汉族大臣,满汉矛盾凸显。

整个变法过程中,政治领域的改革争论大,成效小;经济层面的改革有长远影响,一时却无法看出效果;军事改革有连贯性,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文化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关于八股的争论更为激烈,甚至拉开了新旧党争的序幕。

任用年轻人的名句:任用年轻人推动改革(2)

光绪画像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西学不盛,传统的科举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改弦更张。很多人希望通过设置经济特科的方式,弥补科举制度的不足。康、梁等人则是直接建议,下明诏废除八股取士,培养新式人才。早朝讨论时,遭到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刚毅的坚决反对。刚毅认为,兹事体大,科举行之上千年,不可一朝废弃,应从长计议。这大大激怒了光绪皇帝,他厉声斥责:“汝欲阻挠我耶。”刚毅连称“不敢”,但退朝时仍不忘提醒,还是应该请示太后再做决策。当时,礼部尚书许应骙与刚毅一样反对废除八股取士。

不久,康有为代宋伯鲁、杨深秀草拟一封弹劾守旧大臣许应骙的奏折,指责许应骙作为教育主管,对新政心怀不满,公开称经济特科无用,阻挠新政实施。许应骙一方面请刚毅疏通,一方面反守为攻,攻击康有为心怀不轨,结党营私,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光绪皇帝一看党争再起,只好把案子搁置,但对许应骙等人的不满与日俱增。

随后,康有为等人又上奏废除八股取士。光绪皇帝全盘接受,宣布:“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乡会试改试策论,经济岁举亦不例外,并为一科,以免分歧,各省学政务必把生童岁科全部改试策论。”这种改革措施激起很多人不满,尤其是常年读四书五经的儒家士子。一时间物议汹汹,严厉批评康、梁甚至是光绪皇帝的改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