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共享单车堆成山,企业心里有数吗

许多地方本没有垃圾,不负责任的人多了,垃圾便堆积如山。

交通方面的申论(报废共享单车堆成山)(1)

3年前,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五颜六色,如同跌碎在凡间的彩虹,迅速流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时的它们,给人们的感觉是新鲜、亮眼、美好。如今,共享单车迎来报废集中期。有媒体这样形容:“城市荒地、郊野公园、学校操场、高架桥下,各色各样的废弃单车密密麻麻,有的排成一排、望不到头,有的堆成了山、看不到顶。”

一些已经倒闭并退出市场的企业,其残败“作品”却大量遗留在大街小巷,仿佛在述说着它们存在过,久久不愿离去。然而,它们的主人已经拍屁股走人:资本撤出后,一地废铁,无人问津。这似乎理所当然:“我都破产了,你还要我怎样?”但是,这并不符合企业的责任伦理。和滴滴有保障乘客安全的责任一样,共享单车企业同样有为报废单车“送终”的义务,这个义务不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转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2000万辆。正常情况下,其寿命按3年算,从2015年在全国陆续铺展开来到如今,第一个报废高峰期已经来临。各种令人吃惊的“车山车海”照片,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据悉,这2000万辆单车报废后,会产生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钢结构重量。毫无疑问,解铃还须系铃人。本着谁制造谁负责的原则,共享单车的垃圾治理成本,肯定还要出在共享单车企业身上。

换句话说,在创业之初,这些企业就应该规划,会有集中报废的一天,拟好应对对策、完成责任闭环。如果只想好了开头、没想过结尾,那么公众有理由怀疑这些创业者的初衷。说到这,不得不提此前的“押金难退潮”。如果企业只紧盯积水成河的押金和预存,这样的想法很危险,这样的企业也很危险,这样的“创业”思路更危险。

用户是合作共生的对象,不是收割的对象。如果企业只顾着收钱,而不承担管理和治理责任,那么人们就有理由质疑:这到底是一场资本吸血的盛宴,还是一次出行方式的美好变革。事实上,有责任心的企业一定会有治理智慧。对共享单车“垃圾山”的问题,可以考虑像当年电商催生物流一样,也去主动催生下游企业。化工企业的下游有污水处理厂,地产企业下游有建筑垃圾清理企业,相应的,共享单车下游也要有回收废车再利用的企业。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些单车报废程度再严重,也是客观的金属存量。如果共享单车企业认为大规模回收清理负担不起,也可以转换思路。比如,声明报废单车免费捐赠,拾荒者、破烂回收者,乃至普通市民都可以自行取走利用,自己只需做好“在役”和“退役”车辆的区分工作。

企业的存在,于企业本身来讲或许只是盈利,但于社会而言,还意味着责任与担当。一家健康、积极的企业,代表着社会进步和美好生活的方向。因此,“垃圾山”侵占社会资源、掠夺公共空间,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考验着共享单车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走下去,同时也在叩问:你们因何而出发?

来源:光明日报-与归

垃圾处理:报废共享单车堆成山,企业心里有数吗

【热点概述】

有媒体这样形容:“城市荒地、郊野公园、学校操场、高架桥下,各色各样的废弃单车密密麻麻,有的排成一排、望不到头,有的堆成了山、看不到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2000万辆。正常情况下,其寿命按3年算,从2015年在全国陆续铺展开来到如今,第一个报废高峰期已经来临。各种令人吃惊的“车山车海”照片,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据悉,这2000万辆单车报废后,会产生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钢结构重量。毫无疑问,解铃还须系铃人。本着谁制造谁负责的原则,共享单车的垃圾治理成本,肯定还要出在共享单车企业身上。

交通方面的申论(报废共享单车堆成山)(2)

【原因分析】

1.大量投放、乱停违停、车辆被恶意损毁,管理质量跟不上增长数量。

2.过度投放,使得供过于求,维修能力跟不上损坏速度。

3.维修成本高,回收价格低。企业建立报废回收机制的意愿并不强。

【对策建议】

1.多方共建单车,建立单车回收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创办下游企业。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使用新的材料,制造出质量更好的单车,减少单车在服务过程中的返修率,不断延长单车的生命周期。

3.通过电子围栏虚拟停车位的形式,引导用户在指定区域停车,从技术上规避乱停乱放,减少车辆因随骑随停造成的故障率。

4.可实行报废单车免费捐赠机制,拾荒者、破烂回收者,乃至普通市民都可以自行取走利用,自己只需做好“在役”和“退役”车辆的区分工作。

如果大家有更多更好的看法或者建议,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交流!

来源:32学院、公众号: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课程、资料白送一堆,你拿不动的那种!咨询老师:刘老师19926175132(微信同号),交流群:538788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