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前,闺蜜给我发了好几条语音,说又被儿子气哭了。她儿子刚上三年级,最近一直在家上网课。不但不按时上课、写作业,还经常发脾气。昨晚就因为不让玩游戏,熊孩子竟然把手机摔到她跟前,还骂骂咧咧。把她气得差点要疯掉。其实,孩子的脾气,还真不是一天养成的。父母的教育底线,决定了孩子的底线。想要教出好孩子,这三点一定要注意——

01不惯三气第一、不惯脾气。

有个女孩,在地铁站里,突然大发脾气。恶狠狠地用脚踹妈妈。原因竟然是,妈妈记错了站牌,下错了车。旁边的路人看不下去了,纷纷过去劝阻。妈妈竟然说:“没事,孩子小不懂事。”

养孩子最忌四句话(养孩子记住3件事)(1)

这一幕,着实让人心寒和气愤。孩子有脾气,可以。但有脾气,绝不等于乱发脾气。不尊重人的脾气,不能惯。不分场合的脾气,不能惯。没有底线的脾气,不能惯。有远见的父母,允许孩子发泄情绪,但这不代表,惯着孩子乱发脾气。小时候父母可以惯着他。但长大后,世界不会惯着他。

第二、不惯娇气。

什么是娇气?就是习惯了被照顾,接受不了压力和挫折。为什么不能惯着“娇气”?因为娇气的孩子,很容易“玻璃心”。既没有拼的能力,也没有输的底气。孩子不娇气,长大后才能有出息。第三、不惯傲气。傲气不是自信的骄傲,指的是总喜欢炫耀自己,嘲笑别人,不懂得尊重。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孩子的“傲气”。别让孩子目中无人。而是教会孩子谦逊有礼。知冷暖,懂感恩。

养孩子最忌四句话(养孩子记住3件事)(2)

02不帮三忙

有时候,给孩子帮忙太多,反而不是好事。再爱孩子,这三个忙,也不能帮——第一、学习的忙,不帮。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父母求助是正常的,但要有一个限度。有个妈妈,给孩子制定了“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写完日记,请大声朗读,通顺并改正,不要喊妈。不会的题目,请先读题三遍,不要喊妈。

一段时间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遇到不会的,就想依赖家长。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有20%不做,那么孩子就会做20%。如果我们有80%不做,那么孩子自己就会做80%。 家长不过度帮忙,孩子也会更自律。第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帮。

什么都帮孩子做,只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宠爱而不要溺爱;要尊重而不要过度限制;要鼓励而不要控制打压。不想让孩子成“巨婴”,家长就要趁早学会放手,从小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孩子都会感谢你。因为,孩子的一生,终究要自己走。

第三、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时候,不帮。

《今日心理学》一书中写道:“为孩子做每一个决定,包括他们穿的衣服、做作业的确切时间。以及他们可以和谁一起玩,都会消除他们做决定的欲望。”事事都帮孩子做决定,孩子容易缺乏主见。当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帮孩子做主,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帮助孩子实现精神独立。孩子才能更自信。

养孩子最忌四句话(养孩子记住3件事)(3)

03不交三友《儿童心理学》作者鲁道夫曾说:“同伴友谊对孩子的影响力确实很大。到一定年龄后,甚至将渐渐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影响着孩子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要教孩子擦亮眼睛。这三种“朋友”,一定不能交——

第一、自私的朋友,不交。五年前,善良的江歌为了保护好朋友刘鑫,被刘鑫前男友残忍杀害。案发后,面对替自己挡刀的朋友,刘鑫不但没有道歉和愧疚,甚至为了推卸责任,往江歌妈妈伤口上撒盐。正如有些网友所说:“刘鑫这样的人现实中太多了,以后交友要谨慎,这种人一定要远离。”自私的人,永远只会考虑自己,从来不知道替别人着想。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更是绝不让步,甚至会加害于人。一定要告诉孩子,这种自私的人,想都不用想,尽快远离。

第二、不讲规则的朋友,不交。某小区内,几个熊孩子在楼顶玩耍。他们不但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天台上攀爬,还往楼下扔东西。吓得路人纷纷躲避。

这几个孩子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楼顶玩耍的危险性,更没意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生活中,有些规则一旦破坏,迟早要出事。而有些孩子,却对规则没有敬畏之心。对于孩子来说,从众和模仿,是社交的基础。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弱,觉得大家都在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如果孩子结交了不讲规则的朋友,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更容易模仿,随大流。时间久了,也会对规则不当回事。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不守规则的朋友,一定要远离。

养孩子最忌四句话(养孩子记住3件事)(4)

三、嫉妒心强的朋友,不交。要让孩子知道,过分的嫉妒,往往让人心理扭曲,甚至变成仇恨,产生攻击性。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会影响他的一生。”有些坏习惯,千万不能惯着。有些忙,千万不能帮。有些朋友,千万不能交。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机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及时把控。

共勉。与有荣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