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讲述了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8岁女孩玛丽和一位44岁自闭症胖大叔做笔友十余年,互相温暖,互相治愈的故事。电影中采用泥土捏制的人物造型和逐帧拍摄的手法,看起来趣味十足。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1)

1976年,8岁的玛丽觉得自己很孤单,她长得很普通,但是脸上却有一个褐色的难看的印记。玛丽很希望自己有兄弟姐妹,但是当她问起妈妈的时候,妈妈说她是个意外。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偶尔还小偷小摸。而玛丽的爸爸除了工作就是忙着做自己的植物标本,没有空去管玛丽,小玛丽没有朋友,很自卑,很无聊。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2)

有一天她心血来潮的想写一封信给陌生人,她随机找到了住在纽约的马克思,并写信询问美国的孩子是如何出生的,随信还附带了一个草莓味巧克力棒。

远在美国纽约的犹太人马克思是一个44岁的自闭症外加肥胖症患者,独居,几乎不出门,他收到了玛丽的来信,被吓得不轻,他不停的颤抖,要靠咬手指才能平静下来。

原来他是亚斯伯格症患者,这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主要症状有:无法理解文字字面以外的意思;对面部表情不敏感,需要靠一本表情小书,来辨认他人的情绪;还有不善于表达情感,容易焦虑,因而也缺乏正常人的社交能力,没有朋友。虽然智商不低,但只能从事一些底层工作。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3)

他尽力平静了下来并认真的回复了这封信,然而他没有亲密关系的经验,他的回答也只能是妈妈曾经告诉过他的:

如果你是犹太人,那么就是从拉比犹太教教会精神领袖)生的蛋里孵出来的。

如果你不是犹太人,那就是从天主教修女生的蛋里孵出来的。

如果你是无神论者,那就是从脏兮兮的妓女生的蛋里孵出来的。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4)

结果这封回信确实给玛丽带来了些什么,尽管两人年龄、性格、习惯都完全不同,但他们都喜欢一部动画片,都喜欢吃炼乳,两个人逐渐无话不谈,成了“灵魂笔友”。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5)

当玛丽因为胎记被人嘲笑的时候,马克思教他回击:告诉伯尼克劳福德说,你的胎记是巧克力做的。

当马克思因为太胖,被医生告知要减肥时,玛丽想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建议他以星期几为首字母做“健康食谱”。

两个人无话不谈,彼此温暖,直到某天,玛丽问起什么是做爱?你玩过做爱吗?马克思当下因为压力过大而痉挛,在精神病院住了8个月。玛丽因为一直等不到回信,以为马克思抛下了自己,伤心的烧掉了马克思的信。

出院后,马克思没有忘记玛丽,但是他又很害怕重回精神病院,终于在心里医生的帮助下向玛丽坦白了自己的症状,也想到了维持友谊的办法,只要读信的时候感到不妙,立刻吃药。

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玛丽上了大学,玛丽为了更了解自己的朋友,在大学里研究精神病症,并以马克思为案例写了一本书,在寄给马克思的样书中写道:希望早点治愈你的病。

然而马克思对此大为怒火,他拔下了打印机上的M字母,寄给了玛丽。

玛丽这才醒悟自己深深的伤害了她的朋友,她开始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她的丈夫因此离开了她,直到玛丽对人生失去希望,将要自杀的时候,却收到了马克思原谅她的包裹。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6)

他们和好如初,继续互相扶持,直到马克思离世。

这部电影的两个主人公跨越地域和年龄,他们互相温暖,真挚的友谊令人动容。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完美的关系,但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要修习的功课,我们在追求的友谊或许是另一个自己,有人说“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你遇到的人都是你吸引来的。

你要先接纳自己,诚实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诚恳的敞开心扉,才能够换取别人的信任与认同。

正像电影中马克思最后留给玛丽的那段话:

“我小时候,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医生说如果我在一座荒岛上,那我就得去适应我仅有的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果。

他说我将不得不接受我自己,包括缺点及一切,我们无法选择自身的缺点。

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纳,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长长的道路,有些道路平平坦坦,还有一些,比如我的,就会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

你的道路就像我的 不过或许没那么多裂缝,

但愿我们有一天能在两条交叉路口相遇,这样我们就可以共享一罐炼乳。”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7)

在我们认清自己之后,仍要先爱自己,才能够去爱他人,像电影中的马克思从未将自己看作病人,他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症,宁愿大家称呼自己为亚斯伯格。

而玛丽则从小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她并不懂得接纳自己,爱自己,因为胎记而自卑,可是当她有能力去除胎记后,仍感到空虚,她的不接纳并不是一块胎记而已,而是她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看法。

马克思看起来是不健全的那个人,但是他的心态却比玛丽更健康,他能接受自己的缺点,也能对信任的人敞开心扉,不会因为他人的看法就否定自己。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8)

但是这个看似不健全的人,却一再帮助玛丽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帮助她成长,帮助她认清现实,不以他人的看法改变自己。自尊自爱。

而玛丽却将马克思看作病人,并想要治愈他,这对于马克思来说,就好像是他认定的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他一般难以接受。

可是马克思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他,因为他知道人无完人,包括他自己。

玛丽在失去了家人爱人以后,终于有天想要去见见这位老朋友,然而她的好朋友已经去世,他安详的坐在沙发上,早已做好了见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准备,在他身旁是那本辨别表情的卡片书,而天花板上满是玛丽的信。

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玛丽和马克思8岁孤独和44岁胖大叔的感人友情)(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