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半了,通过了幼儿园的入学面试。满心欢喜的妈妈,嘱咐老师以后对孩子多加关照,因为孩子现在还在吃糊状食物。闻听此言,老师改变了决定,拒绝孩子入园申请。

这是刚刚在我关注的育儿文章里读到的。

当然理解这位作者的初衷是希望家长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精细,免得把孩子入学都耽误了。

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幼儿园不拒收任何一个孩子)(1)

幼儿园里那些不一样的宝宝

在幼儿园工作十几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不乏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比如自闭症星宝宝,唐氏综合征的唐宝宝,也有脑瘫引起的肌肉无力,还有特别罕见的猫哭症宝宝……除了一些有明确医学诊断的,还有一些宝宝在发育的过程当中有些不同寻常,在某一阶段同其他的孩子有着的很大差别,比如语言上,行为规范上的滞后……

也许有人会好奇:这是一所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的幼儿园吧。真实情况还真不是这样的,不过是一家普普通通的社区幼儿园,园里多数都是正常的孩子,关键是如果有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来报名入园,幼儿园是没有权利把孩子拒之门外的。

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幼儿园不拒收任何一个孩子)(2)

每个孩子都有入园的权利

在新西兰幼儿园,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隶属于教育部管理,而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没有权利拒收任何一个孩子。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入读幼儿园的权利。

在这里一些有残障的孩子,无论是身体上的,智力上的,或者是一些社交障碍方面的,都会称他们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定义就是在这里一些学习能力非常强,智商很高的孩子,在被称为天才儿童的同时,在教育系统同时也被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因为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不同于一般孩子的额外的支持和额外的关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平等的态度,简单而言,就是无论孩子的发育是低于常人还是高于常人,他们都会被当成一个独立个体而同样的对待,他们与其他孩子,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需要特殊的关照。

孩子入园,只需要登记,在幼儿园有相应位置的情况下,随时入园。因为在新西兰,每家幼儿园都有规定的招生人数,每天的入园人数绝对不能超过规定的人数,否则是违规。

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不能因为孩子不会说话,或者是不能自己吃东西,或者是存在交流障碍而拒收。

像前面提到的那个三岁半的孩子,如果在新西兰,幼儿园是绝对不允许拒绝接受孩子的。老师可以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如何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家长提供如何给孩子合理膳食的建议。也就是说老师所做的就是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一点点进步。

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幼儿园不拒收任何一个孩子)(3)

如果拒收,就违法了

根据相关的要求以及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任何的幼儿教育机构,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无权拒绝任何一个孩子的入园要求。

如果说一个幼儿教育机构因为孩子有某些特殊的需求,或者是身体上的残障,并以此为理由而拒收孩子,那么100%的结果,是绝对这个机构就摊上大事了。

无论是幼儿教育机构,在资质的审核,还是相关的教师,在教师资格审核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基本上是保不住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教育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者都深深的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样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

但是哪里都不是伊甸园,纯粹的美好是不存在的,到底有没有一些机构挑孩子,拒绝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呢?当然会有,尤其是一些私立的幼教机构,毕竟说到底他们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运作,还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接受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当他们拒绝孩子的时候,绝对不会以孩子的缺陷为理由而拒绝他们,往往会巧妙的对家长说:“真的不好意思,我们现在没有位置了。“

但即便如此,相关的规定还是必要和有效的,最起码不会让人肆无忌惮,理所当然,有想法的时候,也要考虑后果也要权衡利弊。

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幼儿园不拒收任何一个孩子)(4)

政策上的扶植

不可否认的是,招收具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幼儿园肯定要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

首先说要帮助孩子自身的发展,由于他们不能和其他的孩子同步,所以他们就需要特殊的课程设置,特殊的教学,更不用说在日常生活上额外的关照。

一些在行为上发育异常的孩子,由于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会有问题,有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倾向,这就也同时需要老师额外的关注,保护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保护周遭的小朋友。

往往这样的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需要老师1对1的方式,这无形中就要求老师和孩子的比例能够合理,做到既照顾特殊需求的孩子,又不能冷落了其他的孩子,因此上多一个老师就是多一份工资,就是多一份成本开销。

针对这个情况,相关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向教育部申请特殊的基金。教育部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状况,会把相应的资金发放给幼儿园,由幼儿园来合理安排。而更多的情况是由教育部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根据区域划分,到不同的幼教机构,为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额外的指导。

当然实际情况是政府的扶植还是有限的,比如说特殊人员辅导孩子往往是一天一两个小时,但是有时候孩子入园的时间是七八个小时,其他的时间还是由幼儿园的老师们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因此上也就要求所有的注册教师都具备特殊儿童的基本技能,而在对幼教机构,若干年一次的考察上,也都把如何为特殊儿童提供服务,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

因此上可以说政府的扶植是一方面的,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幼教机构,也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真正做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提供服务和教育,这也是对一个教育机构和一名合格教师的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幼儿园不拒收任何一个孩子)(5)

特殊儿童对社会的给予

提到特殊儿童走向社会,第一步就是入园入学。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他们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就有了幼儿园挑孩子的现象,有了孩子被拒之于幼儿园门外的现象。同时也听说过一些孩子入园了入校了,但是同班同学的家长要联名开除孩子的现象……

特殊的孩子仅仅就是负担嘛,真的不是。

我们幼儿园曾经接受过一个猫哭症症候群的孩子,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也是因为接触了这个孩子,才对这个病有了些了解。

首先说孩子的样貌就不同于其他的人,孩子心脏发育不完全,孩子的吞咽有问题,肌肉力量也不是非常的完善,所以孩子会显得比较瘦弱,当然孩子在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也有一些障碍……

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里,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会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小朋友要到户外去活动,总会有人去拉住这个她的手。

一群在外边疯跑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们,当路过这个小朋友身边的时候,总是有有意无意的放慢速度,以免碰到她。

很多时候为了鼓励她能够好好的吃饭,有的小朋友会主动的去坐在她旁边,甚至于喂她几口,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往往要比老师的指导更有效……

现在园里有自闭症的孩子,像很多自闭症孩子一样,他喜欢自己的小领域不被侵犯希望能把自己的小游戏做完,不愿意别人打扰。在鼓励他与其他的孩子互动的同时,给予他足够的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小朋友曾经有一段时间喜欢把玩具恐龙们排成一排,围成一圈。有一天午餐之前大家收拾玩具。桌子地面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唯一的留了一堆的恐龙在地面上。当日正好有代课老师,问孩子们这是怎么回事呀?

那个是某某某的,我们给他留着!

老师们也没有去刻意教过,但是小朋友们观察到,如果把他的玩具拿走了,他就会伤心难过或者会发脾气,孩子们知道如何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去关注小朋友的情绪,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懂得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去寻找一个平衡的状态,把哪些玩具收起来,把哪些玩具留给这个特殊的小朋友去玩……

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他们以他们的特殊丰富了这个世界,给他周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孩子,包括他周围的大人,老师,家长,邻居。

由于他们的特殊,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这就无形当中给周围的小朋友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去看到其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去接纳,去宽容……

面对在幼儿园中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确实也有人不解,记得有人曾经说:他们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呀?

言语间似乎这些孩子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对他们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吗?不是每个人得到平等的对待吗?

为社会做贡献,应该是以己之力去帮助社会中其他的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如果说不能接纳一些需要社会帮助的人,而去说对社会做贡献的话,是不是太过空乏?贡献的意义何在?扶助弱小,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是出于关怀,出于人类独有的情感。

每一个人,对他人都温柔以待,世界才会更加温暖。

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个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新西兰注册教师,生活在南半球的北京人。两个娃,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小学。带娃之外的工作是在幼儿园做老师,所以孩子是生活的全部。育儿、教育是我关心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