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若愚

四十多年前,在上小学时老师教新华字典时,在汉字旁边除了汉语拼音外,还有一种类似日语假名的符号,老师也没告诉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后来在新华字典的末尾几页中看到一张《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才知道,原来这些很像日语的字是汉语注音符号,不过,这些写在字典上的注音符号似乎并没什么用,因为我们根本不用管这种符号的存在,直接用汉语拼音就知道汉字发音,因此就觉得,这种汉字注音符号出现在字典上似乎是多于的。

新华字典注音方法有几种(这些曾出现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符号还有几个人认识)(1)

红圈中是字典中的汉语注音符号

后来通过一些资料解到,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通过之前,我国大陆一直都是用这种汉语注音符号给汉字注音。据相关资料显示,汉语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是以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实际上,注音符号的出现是章太炎先生看到日文片假名标注汉字读音的方便性,便产生了截取汉字偏旁来表示读音的灵感。

新华字典注音方法有几种(这些曾出现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符号还有几个人认识)(2)

字典中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准,故有"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后改以北京音为准,"ㄪ(万)、ㄫ(兀)、ㄬ(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新华字典注音方法有几种(这些曾出现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符号还有几个人认识)(3)

新华字典注音方法有几种(这些曾出现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符号还有几个人认识)(4)

民国时期注音符号练习册

虽然在中国大陆地区自汉语拼音颁布后就不再使用记音符号为汉字注音了,曾经出现在字典中的记音符号也只是一种摆设,但直到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新华字典注音方法有几种(这些曾出现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符号还有几个人认识)(5)

台湾小学课本中汉语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表

不过,这种发明于百年前的注音符号,看上去确实很像日语的片假名,如果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年轻人还以为它是日文,实际上它曾为我们汉字的标准读音的标注做出过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