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即将告罄,在感叹光阴似箭之余,让人不禁想到关于时光的最初鉴定。

​早在商朝时期,古人便发明了圭表计时,其原理便是在地上直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立在地面上的杆子被称作"表",而平放在地上的刻度板则叫做"圭"。从这时起,便有了光阴的说法,并且通过分寸来形容时间的长短。

圭表虽然很方便,但如果表不小心被碰倒了,影子长短就会发生变化,时间也就不准确了。

后来人们发现,把杆子倾斜一定程度,无论什么时候,影子都能够均匀的投射到一个圆形的平面上,于是日晷便诞生了。


古人计时的方法怎么记(为了精准的计时和计年)(1)


随着日晷的诞生,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并刻在日晷上。日晷虽然很方便,但要是碰到雨天,雪天或雾霾天等情况,它便成了摆设。

所以到了汉朝时期,古人又发明了更为靠谱的漏刻计时,即在漏壶里面盛满水,中间插上有刻度的箭,通过水位降低来计算时间。

最常见的漏壶为一刻之漏,当时的人们把一天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漏完一壶刚好一刻。所以我们现在把十五分钟又称为一刻钟。

这种漏壶计时虽然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但需要人不断地往壶里加水,特别不方便。

到了宋朝,人们在前人计时的基础上发明出了上能观天象,下能计时间的水运仪象台。它每隔十五分钟就会有小木人自动敲鼓一次,每隔一小时就会有小木人打铃一次,时间上的误差不超过十秒。


古人计时的方法怎么记(为了精准的计时和计年)(2)


其报时的核心部件便是现代机械钟表的核心部件——擒纵器。而同时期的欧洲还在用日晷计时,所以就连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都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祖先。

但如此贵重的东西在当时只有皇家贵族拥有,老百姓最实用的计时方式还是看日头和更夫打更。宵禁制度实行之后,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炷香时间为一更,即现在的两小时。更夫这个职业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慢慢消失。

有了计时,便有了岁月更替,所谓"岁"者,即为年,而历法为纪年根本。按照标准,历法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而我国的传统历法是农历,​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许多天文学者认为,农历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历法,其本质便是一种阴阳历。


古人计时的方法怎么记(为了精准的计时和计年)(3)


阴历是通过观测月亮来制定的,月亮圆缺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准确来说是29天12时44分;而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具体为354天8时48分。

阳历则是通过观测太阳来制定的,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一个轮回为一年,耗时365天5时48分。如此计算下来,阴历和阳历差了足足11天。

为了更精准的计算时间,中国人发明了农历,即用阴历确定月,用阳历确定年,而中间差的十一天,则用每隔两三年闰一个月的方式补齐。这样以来,用农历既可以看月份,又可以看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