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栓预防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个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人说,阿司匹林好,有人说氯吡格雷更好,其实对于这两个药物来说,没法具体分析哪个效果更好,在药物应用上,只有哪个更适合的问题。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其对于血小板的抵抗作用的发现,也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效果的不断确认,目前阿司匹林已经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之一。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抵抗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达到抵抗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风险的作用。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抵抗作用可发生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对血小板的抵抗作用是不可逆的。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怎么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1)

氯吡格雷最早上市与上世纪90年后期,相比阿司匹林算是一个较新型的药物,由于相比其同类药物噻氯匹定用药安全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目前也是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不同,氯吡格雷通过拮抗二磷酸腺苷受体活性而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样也是不可逆的。这么说可能太专业不好理解,总而言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从不同的作用方向,都具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比较

这两个药物,都是用于心血管的用于血栓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常用药物,两个药物虽然都具有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也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作用机理上面的区别我们已经谈到了,在应用范围方面,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更广发,在无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人群一级预防方面,阿司匹林仍然是抵抗血小板的基础用药,经济性、有效性是考虑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重要因素,氯吡格雷通常用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比如心脏介入术后的血栓预防等,当然,阿司匹林也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怎么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2)

在服用所有的抗血小板药物时,由于药物本身的抵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都应该注意服药期间的出血风险,一旦出现出血问题时,由于药物的抗血小板作用,会使出血风险加大。而在消化道出血风险方面,氯吡格雷要优于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药物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而从作用机理上,也更容易对胃黏膜健康形成影响,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特别是长期用药的前12个月,更要多关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的胃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怎么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3)

虽然这两个药物都有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确有一部分服用药物的患者,会出现抗血小板作用不明显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药物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有一部分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是由于基因分组差异而导致,氯吡格雷属于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才能变为发挥药效的物质,因此,某些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的药物,或者与氯吡格雷在肝脏有代谢竞争性关系的药物,也会引起氯吡格雷的药效下降,导致出现氯吡格雷的抵抗问题。比如某些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就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除此之外,经肝脏代谢的他汀类药物、红霉素类等药物,也有可能会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而阿司匹林抵抗的说法虽然也有,但目前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具体发生原因,以及如何才算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从药物抵抗的发生几率来说,阿司匹林要低于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该如何应用

根据临床上常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应用范围,给大家以下几点小建议——

1. 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级预防,一定要经过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确实属于高危风险,需要服用才用药,首选阿司匹林,同时还应该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果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比如在消化道溃疡的活动期,就应该禁用阿司匹林。

2. 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可以选择,很多时候,在相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或冠脉搭桥术后,为了预防血小板凝集引起心血管疾病,会采用两个药物联用的双抗疗法来降低风险,通常两个药物联合应用期间,更要注意出血风险和定期复查心血管情况,通常联合用药一到一年半时间,可以根据情况,停服一种药物。

3. 选择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从抗血小板效果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用药的选择,还是应该综合考量。一方面的消化道健康情况,另一方面是药物抵抗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用药经济性方面的考虑,都值得注意的。

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情况,可以考虑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服用阿司匹林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而对于服用奥美拉唑治疗疾病的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就会由于氯吡格雷(奥美拉唑影响氯吡格雷药效);对于经济上不怎么宽裕的患者,而消化道健康程度又较好的情况下,选择阿司匹林,比选择氯吡格雷,用药成本要低的多。#清风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