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是我国的国防军事科技,落后先进国家数十年的时间。

当时我国的海军力量尤其薄弱,别说航空母舰了,连吨位超过3000万吨的军舰都没有几艘。1953年毛主席在长江视察时所乘坐的“长江”号军舰,其满载排水量才不足400吨,护航的“洛阳”号其满载排水量也不过1000吨。

这样两艘军舰在浩渺长江里巡航视察,实在是太小了。

望着滚滚长江,思考着新中国的军备部署,毛主席心生感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就是通过海上的钢铁战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占据中国的疆土,进而一步步瓜分蚕食。

新中国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虽然还稚嫩,但也是经过炮火洗礼而重生,绝不能再让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海上霸权来制约新中国!

毛主席在“长江”号上面对舰上的官兵,发出“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动员。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1)

毛主席与“长江”号全体官兵合影

当时的新中国海军,尚未建成属于自己的兵工系统,所有武器装备都来自于战时缴获、援助、购买,并没有正规的来源,正经历着从“万国汇”到“仿制造”的转型时期。

建国初期,苏联老大哥开始援助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新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造船厂,开始大批量的仿制各种护卫舰、快艇、炮艇及反舰导弹。

此时我国的海军配置,还是以“空、潜、快”作为主要方向的。

一次,毛主席会见赫鲁晓夫时提出,希望苏联能够援助中国建造自己的核潜艇。赫鲁晓夫不屑一顾,轻蔑地说,核潜艇制造太复杂了,而且工艺要求高、造价昂贵,中国人是做不了的。苏联海军有核潜艇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保护你们的。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2)

毛主席会见赫鲁晓夫

听到赫鲁晓夫这样傲慢无礼地回答,毛主席心中气愤,但仍然很冷静地回复道“核潜艇的研制,我们自己造”“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0年,苏联突然撕毁了在1957年在莫斯科签订的苏联全面援助中国火箭、航空及核武器等技术的合约。单方面撤走全部援助中国的专家教授,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遭到很严重的打击。不得不暂时中止。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3)

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以及苏联对中国的背后插刀,有志气的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

时任海军舰艇研究院院长的刘华清大将通过对核潜艇工程的善后工作多次研究后,向中南海提出,从长远角度考虑,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不能全部暂停。

周恩来总理立刻对这一提案进行了批准。于是舰艇研究院核动力研究室正式成立了。

摆在这支队伍面前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一穷二白,还有薄弱的科学知识基础。尤其是核反应堆的物理结构知识。

于是,研究室总设计师彭士禄就号召几名对核动力相对熟悉的专家,开设专门的课程,给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做补课。

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中国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他们摸索前行。

然而摸索前行何其艰难,核潜艇在当时绝对是最高等级的绝密信息,能够找得到的资料特别少。

研究室对核潜艇的资料也仅来源于外交人员从美国带回来的报纸照片,或者一些杂志上的报道。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参考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依靠我们的科研人员自己一点一滴地琢磨。

尽管我们科研人员已经对于核反应堆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但如何将反应堆与潜艇融合,进而成为核潜艇,这在当时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当时美国的核潜艇已经从最初的常规线型的鹦鹉螺号,上升到第二代的水滴型华盛顿号。

而当时研究所里仅凭着美国报纸上剪下来的模糊的照片,判断核潜艇的外型。至于内部结构,完全不得其法,这可是研发出核潜艇的关键所在,我们急需要资料做参考。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4)

乔治华盛顿号战略级核潜艇

当时的美国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所有技术根本不可能给中国提供参考,更别提核潜艇这样的战略性武器装备了。

正在研究团队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出访美国的外交官从美国买回的核潜艇模型,竟然成了破局的关键。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5)

说到这个模型玩具,那就要从一个美国知名的模型玩具公司说起。这家名叫Renwal的模型公司,其创始人雷瑞斯·H·格瑞希尔是一个铁杆军迷,热衷于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

结合美国流行的模型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以现实美国在役的武器装备为原型的高精度军事装备模型。

很快,Renwal公司的模型玩具就在市场大获成功,也给公司和雷瑞斯带来巨大的收益。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6)

手捧核潜艇模型的雷瑞斯·H·格瑞希尔

恰好在这一系列模型玩具中,有一艘以华盛顿号核潜艇为原型的模型玩具。正巧,一位出访美国的外交官,在给自己儿子选玩具时,买到了这艘核潜艇模型。

于是,这盒承载着日后我国核潜艇事业崛起的模型玩具,就跟着外交官过安检上飞机来到了中国。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7)

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到外交官家做客时,正巧看到了这艘核潜艇模型,当下视若珍宝。

这一消息立刻在研究所内传开来。据当时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回忆,困扰研究所许久的内部结构问题,终于在这艘仿真模型的启发下,得到了解决。

大家欣喜若狂地把模型拿到研究所,一遍一遍地拆开拼装,从中得到设计灵感。

内部结构设计的突破,带动了核潜艇的全面研发推进,有了模型给出的参考,科研所的同志们早已积累许久的技术知识开始全面爆发。

他们通过最原始的办法,去配件制造工厂亲自测量每一个潜艇配件的精细尺寸,重量,重心等核心要素。逐一计算,推导,确保每一个零件都严丝合缝,不差毫厘。

甚至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进行测量称重,以确保生产配件的精准。而所有配件组装成船体时,科研所的专家仍然要逐一进行安装测量,确保其尺寸、重量、重心等核心要素的准确性。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8)

节选《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一书

就这样,我们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做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一点一点的研发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由此可见,一艘仿真模型,并不能够成为中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成功保证。它仅仅是在研发瓶颈时期恰巧地给了科研专家一个突破的灵感而已。

我们中国的核潜艇之所以成功,依靠的还是那些忘我奉献、埋头苦干的科研专家们。

1970年7月18日,核研所正式向中南海提出核潜艇启堆实验申请。周总理欣然批准,并坚持守在电话机旁,时刻听取现场汇报。

经过一系列测试后,排除几个小故障,傍晚18时,核潜艇启堆试验宣告圆满成功,所有在场人员无不欢欣雀跃,这十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周总理在电话中听到成功的汇报,也开心得鼓掌称赞,并做出尽快安排出海实验的批示。

于是,随后的12月底,我们中国的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攻击型核潜艇开启了码头组装工程。1871年4月码头组装完毕,进行了盛大的成舰庆祝仪式。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9)

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舰仪式

此后的三年时间内,通过了200多个各项整舰试验,累计航行6000多海里,直到1974年8月1日建军节这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命名为“长征一号”,加入中国海军编制正式开始服役!

同时也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有了自己的核潜艇!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10)

黄旭华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此时的美国才幡然察觉到,日防夜防千防万防,最终是自己国家的模型玩具厂商,泄露了核潜艇的重要数据。

暴怒的美国政府立刻对Renwal公司的所有者雷瑞斯·H·格瑞希尔进行了抓捕及审讯。

结果在审讯过程中,雷瑞斯申辩称,相关模型玩具并没有得到真实的武器设计图纸。

而是因为Renwal公司为了确保模型玩具的逼真性,花重金聘请了具有军事武器设计背景的专家,进行了产品设计。

据该设计师自称,推出市场的华盛顿核武器模型的内部结构仅仅是凭着自己对军事武器装备的热爱做出的虚构设计,只是没想到这个设计竟然与真实的华盛顿号核潜艇相似度极高。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11)

Renwal公司的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内部结构细节

最终,这个Renwal公司因为涉嫌泄露军事机密罪,被处以罚款,但雷瑞斯本人未被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在核潜艇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模型玩具,当年的售价仅为1.95美元,也正是因为这不到2美元的小小玩具,居然帮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取得突破发展。

但所有巧合,也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机会,真正牢牢抓住机会,创造历史的,还是那些为了祖国建设,几十年不回家的科研人员。

就像两院院士黄旭华黄老,为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发,30年没有和家里人联系,甚至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一次,家里的老母亲从63岁等到了93岁,才最终盼回了杳无音讯的儿子。

正是因为有黄老这样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才创造出我们现在世界一流的海军军事装备。

美国都跟不上的核潜艇(外交官从美国带回一玩具)(12)

“发展核潜艇事业,必须全国大力协同。需要一大批为之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黄旭华。

谨以此篇,向为振兴中华伟大事业而默默奋斗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们致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