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顺风车遇害事件持续发酵据河南媒体报道,5月6日,空姐李某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搭乘一辆轿车赶往市内时遇害报道称,民警告诉遇害者家属,嫌犯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凶器,作案后潜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滴滴顺风车被害女孩赔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滴滴顺风车被害女孩赔偿(空姐搭顺风车遇害)

滴滴顺风车被害女孩赔偿

空姐顺风车遇害事件持续发酵。据河南媒体报道,5月6日,空姐李某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搭乘一辆轿车赶往市内时遇害。报道称,民警告诉遇害者家属,嫌犯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凶器,作案后潜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观察到,围绕着滴滴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也引起公众关注。多名法学界人士分析指出,空姐在顺风车出行中遇害,相应的刑事责任应由犯罪嫌疑人承担,“滴滴平台作为居间合同服务机构,如果充分履行了信息审核义务和必要的安全管理义务,或可免去法律责任,但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与此同时,也有律师表示,此事故若发生在滴滴平台的出租车或是专车上,“司机是代表滴滴公司履行承运合同的行为,如果造成人身损害结果,滴滴公司、出租车公司则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家属可以要求全额赔偿,滴滴公司可向司机追偿。”

“居间服务或可免法律责任,滴滴公司应尽可能防控风险”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目前郑州警方已锁定“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嫌疑人,正全力抓捕。遇害空姐李某家属的朋友向澎湃新闻介绍,在乘车不久,李某曾微信和同事说司机有些变态,说她漂亮想亲她一口,同事就劝她快下车。

案发后,滴滴公司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确认,经核实,该司机为顺风车司机,注册信息都是真实的。

那么,乘客遭遇顺风车司机杀害,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滴滴公司是否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如果滴滴公司对司机的相关信息验证都是真实的,从这个角度讲,平台没有责任。”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表示,如果平台没有对接入的司机、车辆和乘客进行实名验证,或者验证的结果是错误的,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就应承担补充责任。

朱巍认为,顺风车司机与滴滴公司之间并非是雇佣关系,没有劳动合同,司机开顺风车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既不承担职务行为的责任,也不承担雇佣关系责任。”

京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学平律师也指出,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并结合滴滴平台提供的《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内容可知:滴滴平台与顺风车司机、顺风车乘客间属于居间服务法律关系,滴滴平台只需向乘客履行居间服务义务。

“滴滴平台只要充分履行了信息审核义务和必要的安全管理义务,滴滴平台在法律上的责任并不大。”邓学平认为,刑事犯罪不能轻易预见,此事故对于滴滴平台来说,应属意外事件,主要责任人在凶犯。

滴滴平台是否有责任,要看滴滴是否尽到了审核义务。北京市德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家辉律师也表示,滴滴应该对司机进行实名认证,并保障实名认证程序有效。如果可以蒙混过关,滴滴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滴滴公司审核程序可以保障司机实名认证的真实性,凶案由司机本人或车辆借用人、盗用人等实施的,滴滴公司可不承担责任。”

在刘家辉看来,作为消费者的乘客来说,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网络交易平台作为第三方,应承担有限责任:一是在无法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情况下,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二是在明知或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平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下,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承担连带责任。

刘家辉直言,作为收取居间服务费用的滴滴公司,应该为消费者在使用其中介服务时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应建立严格的事先准入,过程监督,事后协助的机制,尽可能防控风险。”

邓学平分析说,从法律上讲,滴滴平台对顺风车的管理比较宽松,只是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和中介的角色,“如果是在专车或是出租车上出现事故,滴滴平台跟乘客属于劳动承运关系,司机是代表滴滴公司履行承运合同的行为,如果造成人身损害结果,滴滴公司、出租车公司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家属可以要求全额赔偿,滴滴公司可以向司机追偿。”

“人性存在不可控因素,滴滴公司负有道义和社会责任”

事发后,滴滴公司曾发布通报称,对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目前,滴滴平台的安全保障包括:司机和车辆的信息验证;车辆轨迹行驶路径的分享;协助报警等。朱巍坦言,这些程序似乎不够,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法律上,都因人性存在不可控因素,“最好的监管除了平台以外,就是乘客自身的警惕。”

“滴滴公司负有道义责任。”邓学平表示,很多时候,乘客在深夜选择从滴滴平台搭乘顺风车,是出于对滴滴平台的信任。这种信任,客观上要求滴滴提升司机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信息审查力度,加大对行车路线的监控,给乘客提供便捷的安全求助机制。

“针对特殊个案,我们不能无限放大,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看待。”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表示,如果平台不是将具有犯罪前科等劣迹的人纳入司机平台,在纯属意外的情况下,滴滴公司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薛军呼吁,应进一步加大滴滴平台司机的信用审核力度,加大完善乘客保障力度。比如,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报警求助、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

澎湃新闻注意到,滴滴公司在通报中还表示,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将尽最大努力协助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滴滴作为超级大平台,平台越大,责任也越大,不单纯是法律责任,还包括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朱巍表示,在道德层面,滴滴道歉,给予人道主义的补偿是一个方面。

朱巍建议,滴滴平台必须对接入的司机进行无犯罪记录调查,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记录者,终身不得从事这个职业。此外,还可改进一键报警求助系统,可以考虑直接接入110系统,“经用户同意的时候,还可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