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直在路上(梦想如光照亮前行的路)(1)

“梦想”对于每个人都不陌生,它可能会影响和激励着每个人,引领和召唤着每一名奋斗者。正向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一样,革命先辈们始终怀揣着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梦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也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为了这个梦想我一直在努力。

1

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群体,曾有亲朋问我,面对穷凶极恶的歹毒你不害怕吗?还在就读中学的我,毅然决然地回答,“我当然害怕,但我不想更多的人害怕。”当时,我的回答赢得了众多亲友的认可,一致点赞“有志气”!

高考后我顺利地走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治安管理专业,弹指一挥间,三年的警校生活在半军事化管理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走入了人生就业的十字路口。我暗下决心必须加入公考大军,实现自我的藏蓝色梦想。

2

2009年冬天,国家公务员考试来临,当时我在西安交警队实习,未经过充分准备就草草走进考场,结果事与愿违,给了我一次沉重的教训。虽然这次与海拉尔铁路公安失之交臂,但我仍然怀有走向胜利的劲头。及时梳理心情,一边从事着辅警工作,一边总结着失败教训。

归纳起来,一方面,没有进行系统复习,仅购买了书籍抽空看看和选择了一套试题做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未掌握考试节奏,读题速度、答题方法、知识面熟知情况等掌握得不到位;再者,工学矛盾阻碍了我形成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过深入分析和认真准备,我认为只要一次比一次成绩有所提高,只要锲而不舍,深信总就会有成功的时候。

3

2010年7月毕业前夕,我与家乡的同学相约赴长春公考,想碰碰运气,回吉林工作。于是坐上北上的列车,从古城西安请假返回家乡,记得当时与同学一起报考的梅河监狱,他报考的是限制专业,而我报考的是“三不限”,经过体能测试、笔试,最终四科成绩211.5,未能进入面试。

仓促告别父母,再次踏上开往西安的K126次列车,车上辗转反侧、内心忧虑,返回学校要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后,领取蓝色外壳的毕业证书,手持着倍感内心沉重。如果我不能入警,就需要继续站在马路上。虽然可以实现内心小小的满足感,但现实经济条件依然无法使我立足古城。

于是,我选择了在西安继续从事辅警工作,利用闲暇之余温习资料和请教民警,就在耳濡目染熏陶间,培养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虚心向考过公务员的同志请教,积极筹备公考,大量地做题、积极地讨教,我暗下决心在2011年一定要上岸。

记得2011年3月,辽宁公考笔试时间早于吉林,于是我提前请假3月初提前请假回家备战。为了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借住在表姐家,白天他们一家上班或上学,午间在舅舅家吃饭,这样可以专注安心学习。先准备3月末辽宁全国联考,报考昌图县公安局国保大队;而后准备5月中旬吉林公考,报考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

总算未辜负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一次辽宁笔试第五,与面试无缘;另一次吉林笔试第二,顺利入围。总算看到了希望。为了迎战面试,多方求取经验,向身边有过面试经历的前辈请教,向公务员论坛中学习经历。这样,我有了理论支撑,了解了面试的程序和禁忌。但未经过实战还是多少有点紧张。由于初次面试,成绩不是太理想,最终面试仅上70,岗位招考二人,最后以第三名落榜。

但幸运的是,法院选调生有三个志愿,正当我准备再次踏上古城西安的列车,省法院政治部工作人员联系我,虽然未被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录取,但第二志愿敦化市人民法院未招录满,是否愿意接受调剂。兴奋之余,我爽快第答应了,把好消息传递给父母,父母非常高兴。经过体检、政审等环节,2012年来到敦化法院工作,成为了一名司法警察。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几次的公考落地,对我打击很大。但是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山再高,往上攀,必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总体来说,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梦想犹如深海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船只;梦想好似前行中的信号,导引迷途的路人。只有沿着梦想轨迹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成功的幸福彼岸,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