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黄俗话说499:敝敝布,汤汤薄;粗粗布,(身小)花儿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根青草顶十根干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根青草顶十根干草(草不黄俗话说499敝敝布)

一根青草顶十根干草

草不黄俗话说499:敝敝布,汤汤薄;粗粗布,(身小)花儿薄

“汤”最早是“热水”,故而温泉叫“温汤、汤泉”,而今有盐有味的才叫“汤”。如果是“敲梆梆,喝汤汤”(人民公社集体伙食时期的流行语)的“汤汤”,则是非常稀的稀饭,类似“白玻璃”(白开水)那种。陕西合阳,山东梁山,河南洛阳、原阳(俱中原官话)称晚饭叫“汤”;山东寿光(冀鲁官话),山东枣庄、济宁(中原官话)称稀饭、稀粥叫“汤”,可能就是就“汤汤”这个角度说的。“汤水”为“饭食、菜食”(山西临县、离石,晋语;江苏扬州,江淮官话;贵州毕节、赫章、大方,西南官话)跟“汤汤”名义类似。

山东淄博、桓台(冀鲁官话),安徽阜阳、阜南(中原官话)称面条叫“汤”,可能跟如下的“汤饼”说法关联:

【汤饼】汤面;面条。冀鲁官话,河北新城。1935年《新城县志》:“~,今之煮面也。又谓之面条。”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名义考》: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以水瀹曰~。”

如果是“月儿汤汤”(云南昭通儿歌)那种“汤汤”,就是“堂堂”而为“明亮”的意思。

“汤汤”除了以上和“浩浩汤汤”的“汤汤”外,方言中还有形容“薄”为“汤”和“汤汤”(汤花儿薄)的说法:敝敝布,汤汤薄。“敝”音﹝piè﹞,撇火药的“撇”,详草不黄俗话说498《“撇火药”,不燃火》。

一、“薄”之“汤汤”:溏溏

(一)“汤汤”系词

【薄汤汤儿】薄薄的。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薄层层儿】形容很薄的样子。晋语,山西忻州:这饼子~可好吃哩。

【薄松松】很薄。吴语,浙江黄岩。清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薄曰~。”浙江金华、浦江。

【薄沾沾】薄薄的。①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李恭《陇右方言发微》:“今陇右恒以‘沾沾’一词形容人之轻薄者。……形容物单薄,亦叠言之曰~。‘沾’音似‘他’。”②江淮官话,江苏南通。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今‘沾’读若 ‘先’,凡粥薄者,谓之~。”

【薄浅浅】薄薄的。吴语,浙江宁波。

【薄钱钱儿】很薄的样子。晋语,山西忻州。

【薄设设】薄薄的。粤语,广东广州。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衾共枕空虚设。”明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

【薄湿湿】薄薄的。官话。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又无那暖烘烘的被卧,都是~的衣服。”

【薄肆肆儿】棉絮很薄的样子。晋语,山西忻州:袄儿后儿(里边)~絮(口老)些儿铺儿(一些)棉花。

【薄丝儿薄丝儿】很薄的样子。东北官话:这床被的~,这个时候盖着正合适。

【薄消消】薄薄的。①西南官话,云南昭通。②吴语江苏苏州。评弹《玉蜻蜓》第十六回:“因为那是的信笺是桑皮纸,~的,一受潮就烂。”

【薄消】瘦弱。吴语,上海崇明。

【薄削】(1)很薄。①客话,江西赣州盘龙。②粤语,广东广州:呢只布好。也作“薄晓”。②酒菜不丰盛。赣语,江西宜春。

【薄勢】厚度薄的部分。闽语,广东潮阳。

【薄晓】(吴语,江苏靖江)是“薄消”的舌面化记音词。

(二)“汤汤”的来源

川渝既说“汤薄、汤花儿薄”,也说“薄汤汤”。“薄╳”“薄╳╳”等之“汤松沾设湿肆”等,按照笔者的“声衍韵失汉语音义演变规律理论”(ang→an→a),显然存在“汤松沾→沾设湿→设湿肆”衍生关系。

浙江苍南金乡(吴语)称“稀”叫“汤”。“汤”为何可以状“薄”和称“稀”呢?我们看:

清汤、清汤寡水,是“味薄”。

清,是单纯:清炒;清汤;清唱。单纯也是一种“薄”。

单,是单薄。

褝﹝dān﹞,是薄衣(单衣)淡,也是“味薄”(按:“褝”非“禅”字)。

“沾沾”是轻薄:

【沾沾】《集韻·鹽韻》:“~,輕薄皃。”

“魏其~自喜耳”顏師古注:“~,輕薄也。”(漢書·竇嬰傳)張廉切,平鹽知。談部。

轻薄之“薄”与厚薄之“薄”,以及味薄之“薄”,衣薄之“薄”,取义理据是一致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汤”之状“薄”,很可能与闭口韵的“沾”和后鼻韵的“清”关联。

未凝固的,像糊状的:如:溏便、溏心蛋、溏泻(轻度腹泻)之“溏”(首见《伤寒论·辨阳明》:“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水分多叫“溏”(云南昭通:溏心包子)即是“汤薄、稀汤”之“汤”。川渝有“﹝táng﹞㞎鸡屎”(~拌﹝bèn﹞膏药。江苏盐城﹝江淮官话﹞、湖北武汉﹝西南官话﹞叫“溏鸡屎”)的说法,﹝táng﹞即“溏”(徒郎切)。

所以,汤薄、汤汤薄、薄汤汤之“汤”,即可写作“溏”而音阳平(估计“溏”有清声母一读)。

二、嚣薄之“嚣嚣”

“嚣薄”,微薄、浮薄也。枵、嚣、豁(川渝称木板边角脚料叫“豁皮”)都有“薄”义。它们与质量差之“行”(川渝有“行儿豁”)是一个组系(草不黄俗话说90《 “槐货”“行儿豁”“豁皮”,都是“y货” 》)。因此,下面这些词,取义就有了落头(着落)了。

【薄血血】薄薄的。吴语,上海。

【薄嚣嚣】薄薄的。吴语,上海:嘴唇~,讲起人来勿心焦。江苏苏州。《中篇弹词选晴雯》:“嘴唇~,能说会道,善观风云气色。”江苏吴江。

【薄休休】薄薄的。吴语,浙江金华岩下:床被这么,弗冷的啊?

【薄枵了】江淮官话,湖北广济。①薄薄的:板儿刨得|纸。②形容很稀疏:布~。

川渝也说“休薄”“休花儿薄”,“休”关联“嚣、枵”。

三、(身小)薄之“(身小)”

“(身小)”是瘦长;“(身小)薄”“(身小)花儿薄”是很薄。“(身小)”是个记音字,可以写作“(旡京)、凉、涼”:

(旡京):《說文·旡部》:“事有不善,言也。爾雅:薄也。”

【凉】《小学搜佚·韵英》:“~,薄寒也。”又《考声》:“微寒也。”《集韵·阳韵》:“薄寒曰~。”《玉篇·冫部》:“涼,俗作凉。”《集韵》吕张切,平阳来。阳部。

【涼】薄也。《小爾雅·廣言》“涼,薄也”宋翔鳳訓纂:“䙏與薄通。”《玉篇·衣部》:“今為薄。”

闭口韵的“溓”也是这一系:

【溓】《說文·水部》:“薄水也。”桂馥義證:“所謂溓,則水之淺薄者也。”勒兼切,平添來。談部。

因此,以下这些词就有了落头。

【薄浪汤】很稀的粥。吴语,江苏苏州。

【薄喇】贫瘠。冀鲁官话,山东淄博。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翻魇殃》第一回:“还有四十亩~地,也还打他几石粮。”

【薄不辣】味道淡淡的。北京官话:这个菜~的什么味儿也没有。

【薄溜溜】形容茶淡。闽语,福建福鼎。

至于【薄里稀】(很薄;很稀。吴语,浙江苍南金乡:那块布~,不牢实|~稀饭,吃不饱)、【薄厘丝】(很薄。闽语,台湾)显然也好解释了。

“汤花儿薄”“休花儿薄”“(身小)花儿薄”之“花(儿)”,纳入“嚣枵”系解释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