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考察大理时作出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期间,到大理考察时,在7个不同的时间点和场合,12次强调保护好生态,守住绿水青山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当时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苍山洱海旅游胜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苍山洱海旅游胜地
2015年1月,考察大理时作出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期间,到大理考察时,在7个不同的时间点和场合,12次强调保护好生态,守住绿水青山。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当时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再思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点。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还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理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一条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和谐生态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而环境的好坏,是由人来决定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自然界的索取,将会严重地影响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近几年来,大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大理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立足长远,从思想上、思路上、决策上、行动上全方位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对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落脚到满足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落脚到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来。成立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七大行动”,坚决打赢“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洱海流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革命性转变,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2019年洱海水质保持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寻求治理修复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整体施策、多策并举,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表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这也决定了大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和谐共生、持续发展、整体协调”原则,要从整体视角审视各种生态问题,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既谋一域又谋全局;既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又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问题。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深刻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同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要加快制度创新,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实践经验研究”(课题编号:ZDZB20190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杨加方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