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屈原《离骚》的第97句,表达了“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其实《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他只好悲愤地走开,去寻求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于是这句诗也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
- 那么屈原为什么跳江呢?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出生于皇族的屈原,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因受家庭的良好影响,他心系百姓之苦,于是小小年纪便做很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一直夸赞。
前321年,秦军犯楚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之后,被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升任左徒。
在当时的国家中,最富裕的国家是齐国,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最面积大的国家是楚国,因此屈原当时的梦想,是通过改革使楚国变得更强大。
在前319年深秋,屈原出使齐国,之后忙于变法改革,制定并出台各种法令,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生性正直的屈原,意识到国家的处境非常危险,曾多次向楚怀王进谏,原本合理的意见一直遭到反对,再加上楚怀王不认真处理国事,发展国家力量,整日在国家里歌舞升平,奢靡度日,因而宠爱妃子荒废朝政。
而那些旧贵族依靠宠妃的势力,对屈原进行打击报复,想要他被废削官,因此在楚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并表示“屈原完全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
原本楚怀王是相信屈原的,毕竟他的改革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强大,与楚怀王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自从被挑拨离间后,楚怀王不再支持屈原,再加上听信旧贵族的谗言,屈原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跑到楚国谈判,并表示:“如果楚国放弃于齐国结盟,秦国就送给楚国六百里地”。
楚怀王一定很划算,于是赶紧同意,撕毁了与齐国的结盟,当他向秦国讨要土地时,才发下自己被骗了,于是发兵攻打秦国,结局大家可想而知,楚怀王输得很惨,将士全部命丧汉中之地。
楚怀王剧照
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三国联军。
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在忧愁幽思之际而作《离骚》。
之后,秦国想要搞一个会盟,屈原知道这是一个陷阱,可楚怀王却不信,最终去了秦国,没想到这一去回来的却是尸体,诸侯认为秦国不义,于是秦、楚绝交,屈原再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
楚怀王去世,大儿子当上国君,小儿子当了国相,而屈原和国相一致不对眼,便开始打压屈原,把他流放到江南。
自屈原被流放后,楚国越来越萧条,几年之后,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在听到楚国沦陷后,屈原正在汨罗江畔被流放,他不知道该怎么发泄内心的愤怒,于是抱着一个大石头跳入汨罗江,沉江而死。
可以说,屈原出生于贵族,和楚怀王有着深厚的友谊,一心为看楚国的前途着想,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君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没想到偏偏遇上一个糊涂的君主,是非不辨,好坏不分,最终导致亡国,而屈原的一腔热血,也注定付诸东流。
- 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虽然事情已成定局,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在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他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因此世人称他“爱国主义诗人”。
在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但始终没有捞到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当荡舟江河之后桑。
此后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不让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虽然很多说法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在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祭祀,甚至端午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来自:百度百科)
而屈原能成为端午节的象征,一个他投江的日子正好是五月五,在中国古代五月五,龙抬头是举国重视的大日子。
第二个就是屈原所传播的是爱过情怀,属于正能量到传播,这种精神容易被认可,所以端午节逐渐被认为是祭祀屈原的节日了。
而端午节还有第二传说,五月五日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第三个说法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而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虽然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也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不过每当端午节,我们吃粽子时,总会想到屈原,但不管怎样,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伍子胥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