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普及点概念。

什么是双一流?

“双一流”高校已经取代大家熟知的“985工程” “211工程” ,成为中国“重点大学”的新标签。双一流即“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的院校,基本就是学霸的院校。

目前“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140所,高考招生人数每年大约为37.7万人,占全国招生总量的比例约为4.7%。其中,通过各种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的人数为3.7万人左右,约占所有“双一流”高校招生总数的10%左右。(数据来源: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

也就是说,剩下95%的同学在“双非”院校,事实上,“双非”院校(即未能入选上述双一流的院校)中,同样有颇为优质的院校。那怎么在众多“双非”院校中寻找遗珠呢,看看这些“双非” 院校中的实力派,考生和家长可重点了解下:

一、入选“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院校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是国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是指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

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重庆医科大学是“双非”院校,但入选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也是未来可期。

二、省部共建院校

省部共建院校是指国务院相关部委(教育部及其他国家部委)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院校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对本身已经是“双一流”的院校进行共建。

第二类是各行业领域中具有高水平的行业特色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得到教育部、各行业部门及所在省份地方政府共建。

第三类是部分实力较强的省属大学,得到地方政府与教育部共建。

第四类是地方政府与教育部之外的其他国家部委重点共建的省属大学。这些高校在某一或多个行业领域有较强的师资和科研基础,通过共建,获得相关部委的支持。

中等生可重点关注上述第三类和第四类中的“双非”院校

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认定工作2018年正式启动,中心的协同创新成效等将作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重要参考。2018年共59个获得认定,共14所“双一流”高校和2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另外19所非“双一流”高校也入选其中:1)首都医科大学、2)燕山大学、3)河北大学、4)山西大学、5)内蒙古科技大学、6)大连工业大学、7)黑龙江大学、8)上海理工大学、9)温州医科大学、10)福建农林大学、11)济南大学、12)长江大学、13)湘潭大学、14)重庆交通大学、15)重庆理工大学、16)云南农业大学、17)昆明理工大学、18)西藏民族大学、1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压分的双非院校(院校中的实力派)(1)

压分的双非院校(院校中的实力派)(2)

2019年共64个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认定,共36所依托院校是“双非”高校:1)石家庄铁道大学、2)华北理工大学、3)太原科技大学、4)山西医科大学、5)内蒙古农业大学、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7)沈阳农业大学、8)吉林农业大学、9)江苏师范大学、10)浙江工业大学、11)安徽师范大学、12)福建师范大学、13)江西中医药大学、14)江西理工大学、15)华东交通大学、16)齐鲁工业大学、17)河南理工大学、18)河南中医药大学、19)山东师范大学、20)河南科技大学、21)武汉科技大学、2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3)湖南农业大学、24)广东工业大学、2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6)广西师范大学、27)重庆邮电大学、28)重庆医科大学、29)重庆科技学院、30)贵州民族大学、31)西藏藏医药大学、32)陕西中医药大学、33)兰州交通大学、34)青海师范大学、35)新疆医科大学、36)新疆农业大学。

压分的双非院校(院校中的实力派)(3)

压分的双非院校(院校中的实力派)(4)

压分的双非院校(院校中的实力派)(5)

这些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高校很多都是“双非”院校,协同共建的创新中心更是该校擅长的领域,目前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还比较低,中等成绩考生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重点考虑,说不定读着读着就成“双一流”院校了。

☼小格同学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