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相关(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节十二个气)(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你知道沿用了2000年的二十四节气其实与西方的公历相对应,而不是农历吗?你知道节气为什么有二十四个吗?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并不是二十四个节气,而是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吗?

农历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相关(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节十二个气)(2)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表示,二十四节气的正规名称是二十四气,分为十二节令(又称节气)和十二中气。农历每月两气,在月初的为节令,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教授认为,“其实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和公历相对应的,而不是农历”,这一说法完全打破了网友的既定印象。要知道,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于秦汉年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据萧放介绍,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地理都知道,地球的公转有近日点远日点,近日点是在公历6月21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远日点是在公历12月23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萧放还提到,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