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育儿群里看到一位宝妈诉说,宝宝黄疸住院,婆婆责怪自己奶不好,还有人说宝宝黄疸是因为怀孕的时候橘子吃的太多了。橘子君躺着中枪,反驳道:“因为我是黄色的,所以怪我咯?那柠檬香蕉也是黄色的你们怎么不怪它们!”

吃橘子能导致新生儿黄疸么(新生儿黄疸是妈妈奶不好)(1)

听到这些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下面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黄疸是什么引起的?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现的新生儿黄疸分为2种,一种是病理性黄疸,一种是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足月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2周。而病理性黄疸是指超出正常黄疸值范围的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出现黄疸,持续的时间较长。

如何辨别黄疸是否严重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黄疸主要由于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的,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生理性黄疸,原因是新生儿红细胞较多,破环较多,并且宝宝肝脏对胆红素清除能力较差;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的1周内开始出现,通常不需要治疗,在生后10~14天逐渐消退。

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称为病理性黄疸,有时还会比较严重,比如由于母亲和宝宝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会造成大量的红细胞破坏,从而引起胆红素增高,在宝宝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胆:大部分初生婴儿的黄胆是生理性的,对婴儿无害,是生理发展的经常现象。生理性黄胆通常在出生后三至四天出现,持续数天,第五天到达高峰期。

生理性黄疸症状

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1)黄疸色泽 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2)黄疸部位 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3)新生儿 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4)早产儿 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生理性黄胆治疗方法

此类黄胆不需治疗,到七至十天左右待肝脏成熟便会恢复正常,轻磅婴儿及母乳哺育会多持续数天。父母只需给婴儿足够的水份便可。多做抚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黄疸消退。 去专业婴儿游泳池游泳,运动能有消退黄疸、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如果胆红素较高时也要考虑去医院做光疗。

吃橘子能导致新生儿黄疸么(新生儿黄疸是妈妈奶不好)(2)

病理性黄胆:最常发生在早产、不足磅及细菌感染等婴儿上。可能会发烧、食欲不振、哭闹等。这种黄胆会在婴儿出生后随时出现,视乎病因而定。病理性黄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血溶性黄胆,尤其是「缺乏酵素」、血因素不相配、细菌感染:任何病菌感染都可引起婴儿黄胆。当然肝炎可以引至黄胆, 如果严重可以去医院照蓝光。

病理性黄疸症状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出现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症状者.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如何预防病理性黄疸

  1. 宝宝出生后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2. 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是把宝宝放在光疗箱内光疗,光疗的主要作用是把胆红素变成水溶性,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如为较严重的黄疸,有时可能需要换血治疗。

除了以上两种黄疸之外还有种称为母乳性黄疸,当宝宝黄疸持续了1-2个月时,很有可能是得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声明一下,母乳性黄疸并不是妈妈的奶有问题或者不好之类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母乳性黄疸都有哪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母乳性黄疸

喝母乳的宝宝,母乳中的脂肪分解而产生脂肪酸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大约1-2个月,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

症状:

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治疗方法:

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如果确认为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正常喂食。

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同时,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并不是妈妈的奶不好才导致的好嘛!)

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成长和发育造成影响,但爸爸妈妈们也需警惕避免其转变为病理性黄疸,早预防,早应对。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妈妈和宝宝都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药物。如果宝宝是由母乳喂养的,妈妈要忌用氧化剂药物,忌食蚕豆,忌与樟脑丸接触。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不是奶不好,还需要尽早开奶,让宝宝尽快吃到母乳有利于排便,可预防黄疸的发生率。橘子君就更别提了,他已躺枪阵亡,无力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