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观世音》(原名《松赞干布遗训》或称《柱间史》)一书,史传系藏传佛教后弘期弘法功居首位的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公元982——公元1054年)在11世纪中叶,从拉萨大昭寺宝瓶柱的柱子顶上发现的三帙历史文稿中的一帙,故又称《柱间史》。

这部问世时间较早的典籍,由于《贤者喜宴》和《西藏王臣记》等众多后期史书中大量的原始资料来源于它而著称于世。它记叙了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的业绩及其以前历代赞普的传承和相关事迹,并将松赞干布奉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解读藏族人都念六字真言的缘由)(1)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藏民族诚实善良崇高精神的象征。这种慈悲精神在藏民族从桀骜不驯的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开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引进大乘佛教的慈悲思想、以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精神缔造藏民族方面,松赞干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藏民族将松赞干布视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569年(土牛年),13岁执政,在位69年,于公元650年去世。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一、创制藏文;

二、翻译观世音系列佛经,引进并推崇佛教;

三、制定以佛教十善戒为基础的十六条吐蕃法律;

四、兼并联合了周围的四十个君主小国,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五、划分土地,建立战时为军、平时为民的军事部落和从事农牧生产的顺民部落。

这位雄才大略的吐蕃君主清楚地认识到,武力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长治久安还需要一套文治教化的高明手段。经过多年征战,吐蕃王朝各部落表面上统一了,但在长期的你争我夺中互相仇杀,积怨甚多,强制压服很难奏效。要从内心平息仇恨的火焰,化干戈为玉帛,除了大乘佛教慈悲为怀、视众如母的思想外,没有更好的良方。于是深谋远虑的松赞干布便选择了观世音的慈悲教化,使雪域子民学习观世音的慈悲利众精神来消除积怨填平仇隙,与世无争,化苦为乐,一心念诵包含无穷哲理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哄”。

从此观世音菩萨就成了雪域众生的救星,“六字真言”成了藏族男女老幼人人念诵的“母法”。在六字真言的念诵声中,熄灭人生苦难的狱火;在六字真言的念诵声中,建起理想的极乐世界;无穷苦乐,无限追求都包含在一声“唵嘛呢叭咪哄”中。

这就是雪域观世音文化的形成缘起。

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解读藏族人都念六字真言的缘由)(2)

了解了藏族精神文化的这种情况,就不难理解观世音度众的传说被溶进藏族的历史神话,藏族的祖先猕猴和松赞干布等历代有贡献的政治领袖皆被视为观世音化身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回首过去,在自然环境极为严酷的世界屋脊上顽强生存下来的藏民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历程。在这样一个艰苦卓绝而又绚丽多彩的历程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利众精神,不失为藏民族顽强生存的精神支柱;展望未来,全人类都在为和平、进步和文明而奋斗,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利众精神,依然是藏民族和一切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人民共同的阳光和雨露。愿一切吉祥!

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解读藏族人都念六字真言的缘由)(3)

定期组织甘南、色达、川西、青海、西藏、新疆、额济纳旗摄影团,旅游团,承接私人定制,如果您也喜欢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