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扩大内需的关键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扩大内需的关键有哪些(扩内需纲领文件来了)

扩大内需的关键有哪些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

《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据央视网消息,《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包括: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等。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

《纲要》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基础更加扎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环境条件深刻变化。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纲要》称,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投资空间,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纲要》同时强调,要看到我国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制约内需潜力释放的体制机制堵点仍然较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把我国打造成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引力场”任重道远。

《纲要》指出,综合来看,我国扩大内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据央视网消息,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

1、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

2、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

3、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

5、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纲要》称,“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机构:消费与投资是明年扩内需抓手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增速过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核心。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展望2023年,机构普遍认为,2023年稳内需、扩内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强烈。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在外需走弱背景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或仍是稳增长重要抓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财政“加力提效”,则需要中央“加杠杆”,明年目标赤字率或提高、准财政加力;货币将与之配合,更多运用结构性工具;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激发内需的同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申万宏源宏观研报指出,在今年以来基建加速稳增长、明年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上行空间受限的背景下,稳增长更注重促消费等扩大有效内需的方式,而避免再度通过过度发展地产基建而导致经济结构产生新的风险。明年财政货币政策或旨在更集中的调用财政资源支持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等高效方向,可能与今年的存量留抵退税等仍主要指向供给侧、企业端的财政工具形成一定对比。

华泰证券宏观研报认为,虽然2022年内需增长比此前预测更疲弱,但2023年内需增长回升路径将更陡峭,预计消费与地产销售的筑底时点大体一致。内需回升最大的驱动因素可能是消费与地产相关产业链对增长贡献明显上升(或拖累明显减小)。社零总额增速可能在2023年1季度回升至3%左右,且在2023年4季度达到13%以上的高点。

责编:朱雨蒙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王锦程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