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古话一点不假(老古语慈母多败儿)(1)

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源自《增广贤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句子本身不难理解,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句话也是真理。但在今天,还适不适用?

严父慈母,这是中国人在家庭中,对性别的传统界定。父亲严厉些,的确可能会教育出来孝顺的孩子,让孩子思想健康成长,让孩子懂得孝顺,准守传统礼仪,长大成人之后感激父亲的严厉对待。但有时候这种严厉也有可能在孩子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孝只是下意识地害怕父亲的严厉,但内心中可能存下埋怨的种子。

母亲慈爱,但不是溺爱。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无法独立思考,没有对社会独立认知,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还要七十多岁的老母追着跑喂饭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如果母亲运用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用爱感化孩子,身体力行,给孩子当榜样,用宽容影响孩子。这样长大的孩子应该是听话的,懂事的,孝顺的。

家贫出孝子,这句话出自《名贤集》。原为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家境不好不要紧,孩子可以从小培养独立性,“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普遍印证的,孩子了解家境困难,就会对理解父母做法,对父母更加孝顺。但是也有孩子思想偏激,认为自己家贫,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不努力,还把一切怪罪到父母身上。

严父和慈母都有可能出现孝子,也有可能出现败儿。

“慈母多败儿,家贫出孝子”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是很片面,孩子是否成才,是否孝顺,不是靠着家境好坏或是父母的严厉或是慈爱,而是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科学与否。

你赞同小编的观点吗?欢迎下方留言!

我是金板栗网付艳会。展示栗乡风情,助力农产品上行。喜欢我的内容,就点赞、转发、关注一下吧!

儿行千里母担忧古话一点不假(老古语慈母多败儿)(2)

儿行千里母担忧古话一点不假(老古语慈母多败儿)(3)

儿行千里母担忧古话一点不假(老古语慈母多败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