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民间传说和生活习俗中,崇信祖先与英雄莫一大王相传莫一为宋代的壮族英雄,神通广大,有移山倒海之术,被群众立为“大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贵州少数民族侗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少数民族侗族(贵州省锦屏一带侗族的)

贵州少数民族侗族

在广西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民间传说和生活习俗中,崇信祖先与英雄莫一大王。相传莫一为宋代的壮族英雄,神通广大,有移山倒海之术,被群众立为“大王”。

但宋王朝却以 “造反”之名对他加以杀害,人民为了纪念他,尊之为神,在家中香火堂右上角书有“敕奉通天圣帝莫一大王”的神位。

相传农历六月初二日为他的生日,所以要过 “莫一大王节”。因莫一大王庙又叫五谷庙” 所以又有“五谷庙节”之称。节日主要内容是杀鸡宰鸭,为莫一大王烧香上供。

每隔六年逢子、午年时,要以村寨为单位,杀猪、牛各一头进行大祭。要用它们的骨、肉、心、 肝、肠 等分别做成12道菜,不能多也不能少,然后隔一段时间上 道菜,隆重地举行祭典。结束后,每户留一人参加聚餐,全部供品由各户均分。

有的民间故事说,莫一大王能煮海水制盐,以自己的力量为壮乡造福,皇帝对他十分害怕,因此派兵前来捉拿。但莫一大王神通广大,虽被抓住砍掉脑袋,但他人却未死,提着脑袋飞上云天,放声大笑,吓死不少官兵。

人们敬仰和怀念自己的英雄,便每年过此节日,以示英雄活在自己心中。

贵州省锦屏一带侗族的“林王节”与贵阳等地苗族的 “四月八”则是纪念自己民族英雄的节日。

侗族民间传说,明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在古州上婆峒(今贵州锦屏) 的一株枫树下,侗族英雄林宽率领群众起义,声势浩大。

到十月时在30万官军的围攻下,寡不敌众,起义军终于失败,林宽战死。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带领大家与压迫者进行斗争的英雄,就将每年农历六月辰日定为“林王节” 届时,不仅林宽的家乡寨母村要过节,而且周围塘烂、寨楼、便幌等十几个村寨的村民也要聚集在当年起义的古枫 树下,用酒肉、粽粑来祭奠林宽英灵。

还要用糯米包成种粗如大碗、长似手臂的大粽粑。据说当年林王起义,就是用这种长约二尺的粽粑作为干粮的。

人们烧香,唱《林王古歌》,追念这位起义首领的英雄业绩与气概。

贵州省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过的“四月八”节, 又称“亚努节”,是为了纪念古代民族英雄亚努。传说苗族祖先原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丰衣足食,不愁温饱。后来因恶霸垂涎此地,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带领大家反抗,不幸于四月初牺牲在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这时苗族被迫迁到坡坝沟。九年后,又有祖德龙率众反攻,但也在四月初这天战死。因此每逢这一天,附近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

人们在这里吹芦笙,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成为一个节日盛会。

仅据1985年的统计,参加节日活动的人数就在20万人以上,场面空前壮观。

广西邕江流域的南宁、邕宁、武鸣、宾阳、横县等地的壮族,也在四月初过节,称之为“逃军山节”。

这是为了纪念壮族英雄李亚王。传说李 亚王原名李花龙,因身上长有一身似蛇的花纹而得名。他文武双全,智勇过人。有一年邕江泛滥,庄稼失收,但官府仍增租加税,使得壮民困苦不堪。

李花龙组织起义,攻下五个县城,人们就称他为李亚王。后在官府10万水陆大军征剿下,李亚王寡不敌众,逃到山上,吃尽野果,第三年的四月初八全体起义者饿死在山上,从此这座山便叫作逃军山”。

每年农历九月霜降这一天,广西大新县的下雷、宝圩雷平及靖西、德保县的壮族,还要过一个纪念民族女英雄岑玉音的霜降节。关于岑玉音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勇敢过人,曾带兵去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