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聊聊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独创的一种书体。郑板桥所创的这种书体,糅合了各种不同书体的用笔。行笔随意挥洒,瘦硬古拙,在圆转连绵的行楷笔画中,又渗入了浓厚的隶书用笔。

“分书”又称“八分书”,在魏晋时,由于楷书也被称作隶书,所以当时就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以和楷书相区别。郑板桥所创的这种书体,楷隶参半,之所以自称为“六分半书”,可能意思是不足“八分”。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1)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早年家贫,后来考中进士,做了地方上的小官。做官不久,郑板桥又因为得罪豪绅被罢官。

郑板桥做官前后,都居住在扬州卖画。他除了擅画,书法也很好。郑板桥在书法上,是下过一番苦功的。郑板桥早年临摹前人的字帖,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这样摹写前人的字帖,写不出新意,所以他时常陷入沉思之中。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2)

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心中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字更上一层楼。由于脑子里总是想着点、画、撇、捺,他的右手,不由自主地在空中舞动起来。郑板桥一面在空中描摹着写字的笔画,一面口中哺喃地念着:“无一字无来处,无一笔无来处。”郑板桥边想边画,不知不觉的,手指落在了睡在旁边的妻子身上。他一笔一画地在妻子身上画来画去,自己却浑然不知。妻子迷迷糊糊地才睡着,这时觉得身上又酥又痒,醒了过来,很不高兴地问道:“你在干什么呀?”郑板桥这时方知自己画到了妻子的身上,很是歉意,忙道:“对不起,对不起,我在练字。”妻子还是很生气,说:“你的身体是你的,我的身体是我的,你练字,为什么不用你自家的体,老是在别人的体上琢磨。”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3)

妻子无意间说的这话,却使得郑板桥大有所悟,他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说:“对呀,夫人说得太对了。人各有体,我也应该有我的体,我为何不能写我自己的体呢?”

妻子还没有明白他在说什么,看他练字练得痴苦,很是怜爱,于是说:“是不是你在自己身上写字不方便,那你还是在我身上画吧。”

“不是的,不是的。”郑板桥说,“我想到写字了。夫人说得对,学习古人的书法,应该学他们的神,而不是学他们的形。不能全学,也不必全学。古人书法人神超妙,千变万化,我又怎么学得过来?”

郑板桥讲到这里,抑制不住自已激动的心情,索性披上衣服,到书房练起字来。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4)

说来也奇怪,郑板桥平时写字,一笔一画都似乎有一个影子跟着,这一笔是出自此书法家,那一画又源于彼书法大师,好像手中的笔,根本不是由自己来掌握似的。因此,写出来的字,自然也都是别人的。而此刻,郑板桥已经将心中每笔每画的影子,都驱赶得无影无踪了。手上的笔,特别听他的指挥,写出的字,也个个活蹦乱跳,新颖独特。郑板桥心中很是激动,越写越有劲,竟然停不下来,一口气写了好几张纸。

看着这些既不似隶书又不似楷书,但却又别具一格的字体,郑板桥脑中突然想到了四个字“六分半书”。对,隶书别称“八分书”,这一书体,称作“六分半”书最合适不过了。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5)

郑板桥抑制不住自已激动的心情,放下笔,又找出一块章石,拿出刻刀,刻起了章。很快,他就刻出了“六分半书”几个篆字。刻完章,郑板桥觉得这一方章,还是未能写尽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又找出一块章石,刻了“郑为东道主”五字章。

手把两颗印章,郑板桥越看越中意,在掌中赏玩了好久,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窗外,不时传来金鸡啼晓的叫声,一夜未睡的郑板桥,此时毫无倦意。

后来,郑板桥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苦练,终于创造出了一种篆、隶、楷、草四体相掺合,并有兰、竹笔意的“六分半书”,世人称这一书体为“板桥体”。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6)

这种书体雄浑峭拔,既有架势,又有笔力,金石味很浓;墨色有浓有淡,浓淡相宜;笔画遒劲而多妩媚,朴茂劲拔,奇秀雅逸;行款活泼自由,大小方圆、正斜疏密穿插得十分灵巧别致,看上去犹如马路上的铺地石子,所以,又有人称这种书体为“乱石铺街体”这一说法,既形象又贴切。

郑板桥在他的《跋临兰亭叙》中,总结自己创造"六分半书”的秘诀:敢于破格。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创出“六分半书”后,在当时,并不是人人叫好,而是毁誉各半。有人认为,在“馆阁体”风靡的当时,郑板桥敢于冲破前人书体的约束,以古雅别致的新书体开书法史之先河,可谓难得;但也有人觉得,“板桥体”不伦不类,不今不古,实在不能算是创出一种书体,不过是给当时沉闷的书法界,开了个玩笑而已。

郑板桥最大怪事(郑板桥半夜睡觉手脚不停)(7)

郑板桥在一则题画跋中,自己评价“六分半书”说,这是“因不在寻常蹊径”中形成的“震电惊雷之字”。这一说法,未论及褒贬,不过,至少也是承认这是一种“怪体”。

一种书体的形成, 除了反映书法家的艺术观点、修养及追求外,也往往受到时代的影响。我们在欣赏“六分半书”时,应当多吸收郑板桥融会贯通各家书体这一长处,而不能只看到他的“怪”。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

对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你有什么看法,一起来说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