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下)曹孟德会合三将,与正史无关。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语录非常有意思,比如“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东门,以谢天下”,这是曹操刺杀董卓之前所说,展现了曹操豪气的一面。再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错杀吕伯奢之后所说,展现了曹操奸雄的一面。而本文所述的“汝妻子吾养之”这句更是广为流传,简直成了曹操的代名词。曹操一生纳妾无数,其中相当一部分姬妾是别人之妻,比如何进的儿媳妇尹氏,曹操不光养了尹氏,还养了她儿子何晏,再如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还养了她儿子秦朗。曹操虽然有爱人妻的特点,但“汝妻子吾养之”这句话却出自一个悲伤的故事。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1)

袁术僭越称帝后,发兵二十余万分七路讨伐吕布却大败而回,曹操决定痛打落水狗,于是以夏侯惇、于禁为先锋,又联合江东孙策、小沛刘备、徐州吕布共同讨伐袁术。

袁术以桥蕤为先锋,先锋对先锋,桥蕤不敌夏侯惇,战不三合,被搠死,袁术引败军回城,不多时,孙策围攻西面,吕布围攻东面,刘备围攻南面,曹操自引大军十七万围攻北面。袁术本来的计划是要从四面包围吕布,现在反过来被人从四面包围,真是天意难测呢。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2)

袁术引御林军突围而走,留下大量人马死守寿春,曹操围攻月余不下,渐渐地粮食供给不上了。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赶紧向曹操禀告情况,大意是兵多粮少,无法支撑。打仗打到最后就看谁能撑了,曹操不想在最后时刻放弃,他对王垕讲:“可将小斛分粮,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问:“如果士兵抱怨怎么办?”曹操讲:“吾自有办法。”啥办法呢?王垕不知道,只管奉命行事。果然小斛分粮一开始实施,士兵们都开始抱怨了,他们不抱怨管粮的,也不抱怨发粮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不敢这么做,肯定是上头的意思,他们都在抱怨曹操。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3)

密探早把这一情况报给曹操,曹操就把王垕叫了过来,他要问王垕借用一物,还请王垕不要吝惜,王垕表示奇怪,要借啥呢?答:欲借汝头以示众耳!王垕大惊,赶紧对曹操讲:“我没有罪啊!”言外之意他不过是个奉命行事的小兵,这也有错吗?曹操说: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4)

王垕还想申辩已经没有机会了,随着曹操一声令下,刀斧手早已进来将其拖出去斩首示众。紧接着一张告示贴了出来:“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啥意思呢?两层意思,第一小斛分粮不是曹丞相的主意,他做了充足准备,但家贼难防,王垕身为仓官,竟然盗窃军粮;第二原本充足的粮食由于王垕的盗窃不够了,接下来大家务必要拼死破城,不然到时候饿了肚子就怨不得别人。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5)

第二天,曹操亲自督军攻城,寿春城破,袁术留下来的李丰、陈纪、乐就、梁刚等人被擒杀,经此一役,袁术丧失了最后的战斗力,称霸淮南已成妄想,更遑论逐鹿中原。

曹操本欲乘胜追击,无奈自己的兵马也已是强弩之末疲乏至极,更兼张绣骚扰后方,曹操决定先回许都进行休整,然后发大军讨伐张绣。

大军行至一处麦田,农民看见官兵尽皆逃遁,如避鬼魅。曹操乃下令:“方今麦熟之时,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官兵得此军令,无不谨慎遵守,下马以手扶麦而行,曹操心中甚感欣慰,然而忽然间田中飞起一鸠惊了曹操的坐骑,那马窜入麦田践踏一片。曹操随即将行军主簿唤来拟议自己践麦之罪。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6)

行军主薄不敢治罪,曹操乃言:“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说完就要拔剑自刎,众人赶紧拦住,郭嘉说:“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就着郭嘉的台阶,曹操姑且免死,然而还是割去一缕头发,传示三军,这就是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说吾此生有两个愿望,曹操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7)

曹操走的是法家路线,他非常看重令行禁止,但刚下一道军令就犯自己身上这种事的确少见。此既可理解为曹操治军严整,也可理解为曹操口不应心,角度不同,结论不同。曹操大军行至南阳,欲知张绣能否抵挡,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