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性的争论,西方文明早在希腊、罗马时播种下种种疑问,到了近代开放出妖艳的花朵。

有人总结人类有天生弱点,有原罪,归结为七宗。七宗罪分别是淫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嫉妒、傲慢。读者朋友可知哪一种罪名列第一?

东方文化讲万恶淫为首,西方人说傲慢是第一大罪!我读《道德经》心有所思,其实老子早就在《道德经》中理清了善与恶,不管七宗罪是否人类容易犯的恶行,《道德经》早有破解之道。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1)

一、第一大罪傲慢?《道德经》可以说不,虚怀若谷刚刚好。

很多人沉思过人类的命运,可又被命运折磨,比如诗人荷马高歌《奥德赛》《伊里亚特》,讲着人类英雄与命运抗争,也讲了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相互争斗的荒唐游戏,随着故事推进你会发现傲慢的人真不少,可实际上荷马是一个盲人……

我看《奥德赛》《伊里亚特》,也晕菜,被奥林匹斯山神灵们所作所为惊到,为了争夺一个金苹果傲慢得相互攻击,无非是比谁更漂亮。而一些身居高位的领袖开始时傲慢无礼随后就面临灭顶之灾。看来神话世界还是脱离不开人间的烟火气。

傲慢之人往往自高自大,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不够尊敬,十分危险。

《道德经》是中国的典籍,不讲东方昆仑山的高大,也没讲神灵奇事,反而告诉我们空虚的山谷更重要。因为空谷可以容纳更多,山石、草木、鸟兽,河流、瀑布、幽深美景皆在其中。如此,人间最深的山谷天坑岂不是可称为百谷王。

《道德经》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怀若谷,宽容待人、包容他人。

低调如同山谷了,还有什么傲慢之心?

当年关云长英雄了得,就是亏在傲气偏重结果走了麦城绝路。假如当年他不只是手握春秋故事,还喜欢读《道德经》,明了虚怀若谷道理,三国最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2)

二、嫉妒很麻烦?老子说“慈”是心病良药。

有人分析,嫉妒也分两种,一种是看别人行自己觉得不行所以嫉妒,还有一种是看别人行嫉妒自己也要行。可能大家也在生活查觉到其中差别,前者有时自卑,后者有时攀比。

嫉妒也是人性之一,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在东方,中国古代有过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也就是以荀子和孟子为代表的争论。荀子认为不论君子是小人,都有“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孟子讲人的本性有食色的天性方面,还有更强大的天性就是仁义。幸亏有这俩位前贤的争论,我们后人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读他们的言论会发现,不管是认为性善和性恶,中国人都有强烈的自救意识,嫉妒这件小事药到病除。

老子讲他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真乃人间解忧良药。

慈,是仁慈,是爱人,是同情心。常怀仁慈之心的人会帮助他人,绝少陷入嫉妒当中。

常怀慈爱之心,人周围是温馨和气。这样的人面相比较好看(不一定长得美长得帅),就是让人看着温暖顺眼。慈爱之心消解嫉妒。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3)

三、暴怒忍不住?《道德经》告诉你,柔弱胜刚强!

经常在小事上也暴怒之人十分危险,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甚至丢掉自家性命。

三国演义中,张飞经常在暴怒时鞭打士兵,当他酒后睡觉时被手下割下人头送到东吴,真是暴怒者的最终悲剧啊。如果说张飞勇猛是善,没来由的暴怒基本就是恶了。那暴怒之恶是不可战胜的吗?

提出性恶论的荀子,强调后天环境的巨大影响和人接受教育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人有向善的一切潜力,后天能学习培养人的美德。很多名人都讲制怒,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子在写《道德经》时,提出一个重要观念,柔弱胜刚强。声如雷霆的暴怒貌似强大,其实是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所以,不会耍刀弄枪的诸葛亮能降服猛张飞,文质彬彬的柔弱左右焦躁的刚猛,如果文武配合呢,就马到成功。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4)

四、懒惰没法治?老子让你知道“无为无不为”真相。

当西方文化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但丁的《神曲》喊出了七宗罪的惩罚方法:

在炼狱中,淫欲之人用火焰惩罚;暴食之人用饥饿来惩罚;

贪婪之人用伏卧惩罚;懒惰之人用奔跑来惩罚;

暴怒之人用黑烟来惩罚;嫉妒之人用缝眼来惩罚;

傲慢之人用负重来惩罚。

当人因懒惰缺少运动,又爱贪食暴饮造成过度肥胖时,会因此而疯狂减肥。如果用奔跑来惩罚懒惰,那跑步机上的人会不会尖叫反驳呢?当然,那些晨起迎着阳光奔跑的人绝少有懒人。有一阵大家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懒人引起的,因为懒而产生种种奇思妙想,结果生产自动化出现,人工智能出现……

看来很多事要仔细要分析。在老子看来,做事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非此即彼的单线思维,而是“无为无不为”,这种高超的对立统一辩证思维。

你可以想一下,当一个人貌似什么都没做,实际上已经把事情安排稳妥,不盲动,劳逸结合、张驰有度。多少有点懒惰之情,人家也会说会做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无为而治,可以高枕无忧啊。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5)

五、贪婪很可怕?《道德经》教明白人“上善若水”之道。

不管是对财富或者权力的贪婪,都忘记了自己的真正需求。对生命的渴望是人的永恒本性,不管是自己对青春的留恋,还是繁育子女的愿望,都有人生命的深层次需求。然而过分贪占,养成贪婪性格,就是给自己掘墓。

道德经要教人学习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自然而然给予而不贪恋得失功利。上善若水,还有什么贪婪杂念……

六、暴食?老子送给你“俭”字密诀。

细想人生过往,面对西方文化七宗罪的指责,我居然无法争辩。只有读了《道德经》才恍然,老子早有解脱之道。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6)

想一想周围那些胖子,往往是饮食无节制养成一身的肥肉,别人无法因此指责他们,直到有一天他们查觉自己种种郁闷都因肥胖引起,开始减肥。这时少食加运动甚至是饥饿疗法如他所愿,如果反过来看,岂不是也是遭受了饥饿惩罚?真应了但丁《神曲》中的暴食惩罚机制。

老子不谈惩罚,只讲引导方法,如同百川归海,老子用“俭”字横推一切。

俭,是知足知止,不为欲望左右,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俭,是不奢华,不妄为,虽有收纳却为健康人生。

俭,不会贪得无厌占有不该得之物,多食自然无意义。

俭,也是让自己轻装前行,让自己放下所有不必要的包袱。这样的人说话也不啰嗦,出手简洁有力,身心健康能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道德经的四大原则(西方人说人生有七宗罪)(7)

七、淫欲可怕?《道德经》指出人最好状态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在但丁的《神曲》中,淫欲之罪要用火焰来惩罚。

人的欲望边界在哪里,看看西方中世纪历史以及现在灯红酒绿的西方大城,点头暗叹。有时多少有些担心。毕竟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同为人类,西方文化不能自证清白,会不会造成人的心理问题?

道德经并不是教人禁欲,而是教人顺其自然。食色欲望如果完全消除,大家都不谈恋爱不生儿育女了,那人类会不会灭绝?

所谓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

道德经是教人适可而止的智慧,在适当的人性满足之下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如果是放任欲望,搞成商纣王、西门庆那样,酒池肉林、纵欲无度,就危险了。

道德经要教人效法自然之道,从容恋爱追求幸福婚姻,能达到天人合一状态更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