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交战双方为统一了北方的豪雄曹操与刘备、孙权这两大军事割据集团。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在夺取中原和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先后占有司隶、兖、豫、徐、青、冀、幽、并等州,控制了当时全部十三州的大部分地区。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他继续实行控制豪强、选用贤能、推广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使遭到战争破坏的北方经济得到了一些恢复。曹操自任丞相,大权独揽,“奉天子以令诸候”,造成了政治上的优势。在击败袁绍后,他又招纳了不少谋士,招降和培养了许多将领,拥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

三国赤壁之战详细解密(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史诗战役)(1)

曹操为了夺取全闻的封建统治权,早在争夺中原的过程中,就有吞并南方的孙权和刘表的意图。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北方战争基本上结束后,他就积极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建安十三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又派京铛尹张既到凉州拉拢马腾及其子马超,分别授以卫尉和偏将军之职,以避免南下进军时,背后受到威胁。

刘备也想夺取全国的统治权。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与刘备讨论天下大势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作为刘备的立国大计。其要旨是:“若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今河南南阳)、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关中地区)”,以争夺天下。这 一谋略的基本精神在于向较薄弱的方向发展,夺取荆、益二州为基地,与孙权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操;待条件成熟, 再两路出兵,一路由荆州向宛、洛,主力由益州向秦川,进而夺取中原。这是一个稳健而又有进取精神的谋略。刘备深以为然,于趄拜诸葛亮为军师,用以谋划军政大计。但是刘备当时力量不足,用武力夺取荆州的条件不具备,企图等待刘表病死,荆州内部发生变乱,再乘机取而代之。

孙权雄踞江东,他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有扬州的吴郡 (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丹阳(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庐江(郡治阴陵,今安徽庐江西南)、 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九江(郡治在今安徽定远西北) 等六郡,相当于现今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及安徽部分地区。六郡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也较好。汉末中原混战,北方人的大量南迁和他们带去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东吴的实力便逐步有所增强。

孙权拥有程普、黄盖等将领和数万精兵,在以周瑜、鲁肃和张昭为代表的汀淮和北方流亡士族的支持下,经过努力经营,加上据有长江天险,其统治已有相当基础。

三国赤壁之战详细解密(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史诗战役)(2)

鲁肃初见孙权时,就向孙权分析形势说:汉室已不可能恢复,曹操势力也不能很快铲除,当今之计,惟有巩固江东,以观天下之变。现曹操正有事于北方,应乘机消灭江夏 (郡治在今湖北新洲)太守黄祖,进击荆州刘表,控制长江流域,“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建安十三年春,原为黄祖部将的甘宁降吴后也认为荆州地当长江中游,为东吴西面的战略要地,宜早图之,不落在曹操之后。他提出宜先取江夏,然活继续西进,据有楚关(今湖北长阳西),进图巴蜀。 孙权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派甘宁率兵消灭黄祖军,占领了江夏。孙权的战略打算是想据有荆州以确保江东,先向江南发展,然后相机夺取天下。

从曹、刘、孙三方面所处的地理形势和战略来看,荆州是三方为取得全国统治权而必争的第一个目标。由于曹操实力较强,抢先夺取广荆州,并继续进军江南,使孙、刘面临严重威胁,于是双方便联合起来共同抗曹,从而爆发了赤壁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