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二」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三」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四」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五」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六」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七」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八」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九」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一」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二」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三」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四」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五」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六」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七」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八」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九」
55.【毛泽东诗词赏析】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赏读】
这首词创作于1965年5月,写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生发的感想。
毛泽东从1927年10月上井冈山到1929年1月离开井冈山,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14个月,到1965年5月,时间已过去38年了。21日,他从长沙登车出发,途经茶陵、化陇、永新、三湾、古城、砻[lóng]市,于25日到达茨坪。一路上,他兴致勃勃,不时说笑,还时而拉开窗帘,观看沿途景色。至龙源口时,他下车以望远镜观察当年活捉江西“两只羊”的旧地。在黄洋界,登上哨口险峰,环视当年红军的防御工事和红军挑粮上山的羊肠小路,还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留影。他对井冈山有深厚的感情。重上井冈山,激情满怀,乃于5月25日填了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上阕写重上井冈山之后的喜悦心情及所见的崭新面貌,诗人一来就凌空扔出五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久有凌云志”,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革命抱负,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继续革命的理想。接着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句接应前句,点出是诗人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时的“凌云志”,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永怀生生不息的“凌云志”再上井冈山的,再以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万丈豪情,为继续革命要在苍茫青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接着诗人描写了千里来寻故地感受到和看到的面貌一新的井冈山。这是解放后的井冈山,四处是黄莺婉转高唱,燕子轻盈飞舞,流水潺潺如音乐,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这一切都为我们艺术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诗人这时又油然产生了“今日得宽余”的闲庭信步之感叹。然后诗人笔锋又一转再展当年豪情:“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那意思是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诗人借这二句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豪迈之气。“险处不须看”五字,轻若鸿毛又字字千钧。凝结着作者的深厚感情,在章法上,既完美地展现了对眼前景的刻画,又自然地过渡到重上井冈山的寓意上去。
下阕,转写史事,借史抒怀。“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九字短促有力,精炼生动,写诗人站在黄洋界上看到黄洋界之险后的联想,概括了千百万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风斗浪的英雄事迹,指出了“动”和“奋”正是人世间的必然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二句气势浩荡,感染力极强。接着诗人抚今追昔,发出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之慨叹。38年了,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牺牲,多少磨难……但对于时间长河来说,又是如此短暂。接下来,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斗争以及将来的斗争再抒大无畏的壮怀之志:可以飞升到长空去摘月亮,也可以深入大洋里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高奏凯歌,得胜之师欢天喜地班师回朝。诗人在这里将内心的潇洒与雄奇抒发得酣畅淋漓。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向自己,也向我们及全球表明一个朴素平常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潇洒、雄奇以及凌云壮志并非是空的,而是很实在的,因为他比一般人更有一颗平常的心,更懂得去实行那些看上去为一般人不屑的极其朴素简单的道理。而且,从诗艺上说,这最后二行也很犯险,弄不好就是大白话,但在这里却给人有一种坚实有力回肠荡气的深刻哲理。毛诗中的这一以口语入诗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此词上阕舒展,下阕激越,以“久有凌云志”开篇,以“只要肯登攀”煞尾,浑然一体,意高而境深。
56.【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赏析】
该首诗创作于1961年11月17日,是和郭沫若所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而作。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问题,已成为毛泽东思虑的焦点问题。毛泽东是政治家,要通过政治的途径反击现代修正主义;他同时又是诗人,要用诗词这个工具进行战斗。
首句中的“风雷”,就是以自然现象比喻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又主要比喻革命引起的天翻地覆;次句中的“精生白骨堆”,是以聚集成堆的白骨精借代修正主义。这一联以“一从”“便有”构成连贯复句,又以“起”“生”前后衔接,说明大地上一旦响起革命的风雷,接着就会出现反对革命的思潮和势力。这一现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上多次得到证实。诗人以统揽历史全局的眼力,深刻揭示了革命运动的矛盾规律,说明眼前的斗争不可避免。
颔联中“僧是愚氓犹可训”,针对郭沫若的“千刀当剐唐僧肉”的说法,谓唐僧虽然一时被“白骨精”之类的敌人蒙蔽,“对敌慈悲对友刁”,但终究是可以教育过来的,是可以团结的。“妖为鬼蜮必成灾”,谓似鬼如蜮的妖魔必会带来灾难,揭露了包括修正主义在内的一切反动思潮和势力的奸诈阴险和穷凶极恶的本质。“成灾”二字,说明了反动思潮和反动势力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颈联:诗人集中笔墨,塑造金猴的形象。一提起孙悟空,妇孺皆知,机灵勇敢的形象令人喜爱。“奋起”,状其雄姿勃发;“千钧棒”,见其力量之大;“玉宇澄清万里埃”,可见金猴威力无穷。这一联运用流水对,上承“鬼蜮必成灾”,对仗工稳,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必会最后战胜一切反动思潮和势力。这一联,成为鼓舞人民信心的激励之语。
尾联由写神话世界转至写现实世界,揭示了诗的主旨:“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只缘”二字,构成因果复句,“妖雾又重来”是因,“欢呼孙大圣”是果。“今日欢呼孙大圣”一句,表示对今天的“孙大圣”的热情期待,即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力量的热情期待。“只缘妖雾又重来”一句,由对神话世界中的三个人物的评述,明确转入对政治形势的估计,揭示此诗的用意。为与“今日”对应,言“又”言“重”,昭示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表明今日的斗争是前仆后继的。
57.【毛泽东诗词赏析】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毛泽东
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毛泽东
我来高处欲乘风,
暮色苍茫一望中。
百万银灯摇倒影,
嘉陵江似水晶宫。
【赏读】
一九五八年,梅白先生随四川、湖北两省主要负责同志陪同毛泽东视察三峡时,曾将自己在重庆写的一首七绝呈送毛泽东案前求教,梅白的原诗是:
我来高处欲乘风,
夜色辉煌一望中。
几万银灯流倒影,
嘉陵江比水晶宫。
毛泽东看了这首诗后,曾对梅白说:“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则更能显出夜色动态,为‘水晶宫’作伏笔,写得‘辉煌’而不那么露。诗贵有含蓄和留有余地。‘几万’应改为‘百万’,以显示山城新貌,这里应鲜明,而不含糊。‘流倒影’不如‘摇倒影’,是为了显示夜景之动态。采取对比手法,写出嘉陵江并不是那平铺直叙的,而是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因之,应改‘比’为‘似’,这句又是虚笔写实。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之动态,有变化,才能见诗之波澜。这正是唐诗以来格律诗之优越性。”(参见《毛泽东与梅白谈诗》,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文摘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