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寻味的俗语其中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离今天的显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虽然现在的中老年人讲起来仍津津乐道,但年轻人却不知所云但它们是潮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潮汕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编选部分潮汕俗语,供有兴趣者参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潮汕趣味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潮汕趣味词(来几段有趣的潮汕俚语)

潮汕趣味词

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寻味的俗语。其中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离今天的显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虽然现在的中老年人讲起来仍津津乐道,但年轻人却不知所云。但它们是潮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潮汕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编选部分潮汕俗语,供有兴趣者参考。


正经与偏邪
“正经”,是个古汉语,原义为正道。指儒家的经典,以别于诸子百家的书。名词。后来演进为正派、正当的意思。作形容词用。
潮语“正经”作名词用,经读“京”音。作形容词用,经读“宫”音。如说:“者个人会做正经事”、“伊做了件正经事”等。例:
一、原义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疏:“人苦不学正经善道,而治乎异端之书,斯则为害之甚也。”
二、后义(作正派、正当解)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也善,若不贬,孰知其正经。”
清·李渔《意中缘·嘱婢》:“我是人家的丫鬟,落你圈套也罢了。怎么把正经人家的女儿,也被这般做弄起来。”《红楼梦》也有几处用正经一词。如:三十六回:“众人见他如此,也都不向他说正经话了。”三十七回:“宝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都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他不是‘绅缙’,从没有干过一件在太太们眼里看来是正经的事。”
“正经”和“偏邪”相对,是指人们做事行为保持正派或正当的意思。
潮语义同,有“偏邪个事,你切要勿去做。”、“伊正经事哩唔去做,总欲做撮偏邪事”等说法。例: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孔融传》:“既见(曹)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
注:偏宕——偏邪跌宕,不拘正理。

硬 虎
“硬虎”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它相当于汉语表语气的副词:一定、反正、必然、必定。
“硬虎”可放在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要、肯、敢之前,组成偏正词组表达。例如,硬虎能(一定能)、硬虎可以(反正可以)、硬虎肯(必然肯)、硬虎敢(必定敢)……
“硬虎”也可放在趋向动词:来、去、回来、回去、出来、出去……之前,组成偏正词组表达。例如:硬虎来(一定来)、硬虎回去(反正回去)、硬虎出来(必定出来)……为了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在趋向动词前边,应再加上时态助词“着”。例如,硬虎着来(一定着来)、硬虎着出去 (必定着出去)……
“硬虎”还可放在判断动词:“是”之前组成偏正词组表达。例如:硬虎是(一定是、反正是、必然是、必定是)。
“硬虎”放在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之前都可加上否定副词“不”,对上述行动和判断起否定作用。例如,硬虎不能、硬虎不肯、硬虎不来、硬虎不是……
总之,潮语“硬虎”,是个表语气的副词,它在潮汕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商务往来、工作联系……经常运用到它,可以断言,它的应用范围无限广阔。
无 脚 蟹
潮汕人把孤立无援的弱者称为“无脚蟹”,是基于人们对螃蟹的认识,潮汕地区濒临大海,螃蟹是这里的主要水产之一,是筵席上的美味佳肴。潮汕一带的螃蟹品种很多,常见的就有肉蟹、膏蟹、赤蟹、花蟹、梭子蟹、田蟹等等。螃蟹是靠脚来横行的,如果失去了脚,便寸步难行,只能任人宰割了,因而用它来比喻孤立无援的弱者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用“无脚蟹”来比喻孤立无援的,来源很久。《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中写道.“我又是个无脚蟹,不是这干娘,邻舍家谁肯来帮我?”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也有这么一句:“你是个孤身女儿,无脚蟹。”又同书《徐老仆义愤成家》“(颜氏)哭道:‘二位伯伯,我是个孤孀妇人,儿女又小,就是没脚蟹一般。’”
碰壁,撞板
“碰壁”、“撞板”两个词,意义、用法基本相同。是比喻做事或说话受到阻碍或遭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目的达不到,发生不良后果的意思。但有时却也用作反义词的反语。
这是两个通俗的口语,潮语不时有这种说法。如说:“你说话不管好口旦抑是孬口旦,随便就说出来,有朝一日总会碰壁(或撞板)”、“伊做事粗野,妨碍别人,就会碰壁(或撞板)”等。词例:
一、碰壁
郁达夫《蜃楼》八:“可是到了这中国的社会里,你这唯一的自我发见者,就不得不到处碰壁。”
秦牧《艺海拾贝·河汊错综》:“对于社会生活中许多细节的了解,假如有一种简单化、划一化的观念,他总是要碰壁的。”
巴金《谈{秋}》:“我也不否认,在旧社会里坏人容易得志,好人往往碰壁。”
二、撞板
《羊城晚报》1998年4月14日刊载一则消息:“4月7日人民路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受刑事拘留”,其标题是“马路野马,哪有不撞板?”

老丑"口旦"白话
“老丑"口旦"白话”是一句戏谚,也是潮汕民间一句俗谚。"口旦"是一个字,是“说”的意思,音同"担"。
白话是潮汕本土语言。据说在潮剧尚未出现之前,潮汕地区已随着移民的迁徙,也带来了正音戏。正音戏唱念的是中州音韵,这音调潮汕人叫它“官话”。正音戏在演出中,扮演丑角的为了取悦观众,在打诨插科时,适当地把唱念的台词改用潮州白话,滑稽诙谐,揭露了生活上的弊端。这风趣的丑白,使观众欣赏起来,更饶有兴趣。
随着潮剧艺术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老丑"口旦"白话”也有新见解。认为“ "口旦"白话”引申为“ "口旦"白直话”,直言不讳。为了要表白自己的坦诚,或心曲;或要求对方直截了当,直言直说,毫不掩饰,往往会说:俺来“老丑"口旦"白话”吧。
这种既浅显滑稽,又敢于暴露无遗或讽刺有度的戏曲词语潮汕群众当作说实在话的一句俗谚而流传下来。
棘,棘心,好棘手
“棘”,Ji五(二声)《广韵》:“纪力切。”《说文》:“小枣丛生者。”《诗诂》:“棘如枣而多刺,木坚色赤,人多以为藩。”另义通“亟”,危急,急迫。《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郑玄笺:“棘,急也。”意为“目前国家多边患,事情急迫莫迟疑!”
潮语也以“棘”作急迫、急切解,表示心情不宽舒的意思。如说:“你近来面色不好,究竟棘乜事”、“我无棘乜事”等等。
“棘心”,原义是棘木的心。《诗经·邶风·凯风》:“凯风白南,吹彼棘心。棘心天天。母氏劬劳。”朱熹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尤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后以喻人子的稚弱或思亲之心。诗意为“和风吹来从南方,吹得枣树渐渐长。枣树长得嫩葱葱。辛苦劳累我亲娘。”注:“凯风”,和风。
潮语也以“棘”作为急解。人家碰到很不愉快的事故,心里焦急迫切难过叫棘心。如说“我近来生意不好,真棘心”等。
“棘手”,荆棘刺手,拔之伤身。比喻事情难办或难以应付。词例: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署中因循,惮于举事,若再积数年,难保案牍无遗失者,他日必致棘手。”
《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止一县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注:“缺分”,见《新方言·释言》:“凡有缺待充者,今人即名为缺,官缺、吏缺是也。”如此,缺分现可说是职位或职分。
潮语义同,有“者件事难办,真是棘手办妥,好棘手”等说法。“我近来唔闲绝,事情难办妥,好棘手”等说法。

好食烂嘴边
潮汕有一句俗话叫“好食烂嘴边”,“烂嘴边”就是口角炎,临床表现为嘴角裂开,化浓,且张嘴有疼痛感。
“好吃烂嘴边”,这句话多为大人用来教育馋嘴的小孩,骗他们吃多了就会烂嘴边。然而,潮汕有这样习俗,就是有人“烂嘴边”时,老人们会教其拿几颗刚煮熟的饭粒放在患处,过一会儿把饭粒扔到屋檐上喂鸟,意为“烂嘴边”的晦气已被饭粒带去给小鸟吃掉了。
或许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用这个办法确实能治好“烂嘴边”。分析起来,里面还真有点科学道理。口角炎是由于身体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而我们吃的米饭表面的那层淀粉又富含维生素B2,因此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现在有的家庭总爱吃那些晶莹的精装米,或有的人为了讲究卫生淘米过度,易使身体因缺乏维生素B而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如口角炎等。如得了口角炎,可以到药店买几片维生素B2,内服,再用几片磨成粉末,抹于患处,则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出 格
“出格”,有两义:一义为特殊、破格;二义为旧时文字或表章中的一种格式,碰到应尊称的名字或词语,另行抬头书写,称为出格。
潮语义同,有“你做人要有人格,孬四散做,勿堕落、出格。”(一义);“伊代人写信,碰到对长辈称呼时,往往过行出格。也像旧时一样,表示尊敬。”(二义);还有一种说法,如小孩子初入学时,写红字格或白描时,以至及后写九宫格时,都有格子,有时写过格,也叫出格。
词例,唐·张籍《张司业集四·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景德传灯录·九·灵枯禅师》:“时华林闻之曰:‘某甲忝居上首,枯公何得住持?’百丈曰:‘若能对象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
现代书刊,也有出现“出格”这个词,如《知音》1999年第4期,《十七岁的婚外恋……》:“万般无奈中,我不得不到一家夜总会做了陪舞小姐。两年里,从最初的心惊胆战,羞愧难当,到后来的慢慢适应,应付自如,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陪舞可以,但是绝不做其他任何出格的事。”
《家庭》1999年第4期《保姆,夺夫战中最后的失败者》:“在生活上我给司马阳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尽管他对我始终没有出格的行动,但我从他的眼神看出我对他的诱惑已经有了效果。”
合厝人意便是好工夫
“合厝人意便是好工夫”是潮汕民间的一句俗谚。“合”是“符合”、“融洽”、“匹配”之意。“厝人意”是指“主人的意见”或“主事人的意愿”。
据说,隆都有一员外要修建一座花园式的宅院,令其侄儿主事,意欲在宅院主座塑造一幅象征富贵吉祥的图案,经艺匠研究,终于设计出一幅《三羊开泰》图:广袤的苍穹高悬一轮红日,枝叶繁茂的松树荫盖大地,绿荫下一羊俯卧松根,一羊引颈欣迎旭日,一羊从树后欢奔而出。寓家运康泰如丽日中天,富贵长寿如松柏长青,财丁兴旺如吉祥(羊)永生(三含生)之意。谁知其主事侄儿执意要绘塑四(四含死之意)羊成双成对,艺匠无法阻挠,只得“照厝人意”构筑。
竣工之日,侄儿请员外亲莅工地观赏,员外也不知“三”和“四”之寄意,眼见四羊栩栩如生,抚掌称绝,甚为满意,并表示加倍发给工钱以褒奖其功夫。
自此,“合厝人意便是好工夫”这句俗谚就成为嘲讽那些不懂事理,好事作为坏事办还洋洋得意,或讽刺那些把隐含不吉利的事情还被认定为最好的功夫,并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

读书畏考,作田畏薅草
这句俗语指的是读书最难的是考试,而种田最劳累的是薅草(中耕除草)。以前,潮汕农民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要两膝跪地,两手在前,边爬行边拔去田中野草。这样来回爬行,一亩田往往得用去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劳动下来,累得人直不起腰,膝盖磨破了皮,手掌磨起了泡,脊背被太阳晒得像“铁板烧”,这就是潮汕人所谓的薅草。
十 嘴 九 脚 仓
用于讽喻人多话多,不懂装懂,爱乱发议论。“脚仓”即屁股。胡说八道常被比喻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来的脏嘴也被比喻为屁股。
从前有一户人家建了新房,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画一幅壁画。画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来到房主家后就要动笔。这户人家有十口人,除一个小孩外,都聚集到这里,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发表各自意见。有的要画这,有的要画那,继之又因意见不符而互相争吵,各不相让。扯了大半天,谁都不让谁,毫无结果,最后只好由画家来决定。本来画兴正浓的画家经这阵折腾,十分恼火,更痛惜宝贵时间无端被浪费。于是不吭声,拿起画笔一挥,很快就画了十只鸡,每只鸡都各具姿势,唯妙唯肖,栩栩如生。画家正要收笔,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么十个鸡嘴巴,只有九个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来一只鸡藏在石头后面,只露出鸡头在外面。画家接过小孩的话,笑咪咪地说:“这就叫‘十嘴九脚仓’嘛!”原来,这是画家绕着弯子在讽刺房主一家哩。
好好鳖刽到屎流
鳖,俗称脚鱼、甲鱼、水鱼,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宴席上的佳肴。民间剖鳖,让它在鼎中游水,炉里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升高,鳖渐渐受不了,越游越快,尽力挣扎,终于排泄尽出,肠中无物。然后将鳖拿出来冲洗清水,开膛破肚,干净利索,毫不费力。
不懂得剖鳖的人,将一只活鳖放任砧上便用刀;或把鳖头横刀砍去,鲜血直喷;或像削鱼一样先破肚,让它拼命挣扎;或用刀把鳖打昏,此时的鳖都会屎尿失禁,流满砧板,臭不堪闻,整只鳖被弄得一团糟。
“好好鳖削到屎流”,是形容工作不得法,好端端一件事,却弄得一塌胡涂,不可收拾,难以善后。或者形容某些人不知自爱,自毁前程。

蛤婆塞床脚--假硬
癞蛤蟆垫床脚,充硬汉。比喻人不自量力。硬充好汉。塞,垫上。
庵埠老爷--大细目
民间传说潮安县庵埠某庙曾有一尊神像,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大细目”双关指偏心眼。
客人豆干--无历过痕
客家人的豆腐,卖时准确按纹理一格一格地切,不偏不倚,比喻互不侵犯,两相无事。客人,指客家人,也叫客顶人。普通话的客人潮汕话叫“人客”。豆干,豆腐。历,切。痕,这里指豆腐面上的方格纹。
食饱饭买包--有来无歇
吃饱饭再去买包子,买得到也行,买不到也罢。也指其他事情可有可无。
过关送文凭--做人情
典出《三国演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故事。曹操见关羽去意已决,木已成舟,便派人送上通过关卡的通行证,即所谓“文凭”。此乃做个顺水人情,以博宽宏大度的虚名。潮语多以之形容虚情假意地做样子给人家看。

羊鼻岗箍桶--通乡里出
旧时潮州西门外有小村因人少,箍大菜桶(一种腌咸菜的大木桶,大者直径达两米多)时几乎全部的青壮劳力都要出动才能箍成。“通乡里出”原是极言羊鼻岗村子小、居民之少,现多以之指倾巢而出。

上水鲤姑--死存支嘴
离开水的鲤鱼,快死之前只看见嘴巴在一张一合,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死存支嘴”双关指剩一张嘴巴在动,干活儿却不行,多用以讽刺只说不干者。

竹叶包沙母--假粽(壮)
用竹叶子包上大沙粒冒充粽子。“粽”潮音同“壮”,“假壮”意即冒充健壮,多用以嘲讽冬天里穿很少衣服,却又冻得够呛的人。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汕头市老妈宫小食店以卖粽子著称,店前贴有广告“食定正知”(吃过了才知道味道好)。故民间有此语流传。“食定正知”又指其他事情要亲自经历过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经火烧过的猪头,脸上都是熟的了。“熟面”,双关指脸有点儿熟,似曾相识。
六月薄壳--假大头
六月里的“薄壳”(一种短齿贝,小指大小),较大,接近“大头”(另一种短齿贝,中指或拇指大小),故可冒充之。“假大头”既指冒充“大头”,也指爱出风头。
无耳猪头坐屎桶--臭味相投
无耳猪头,屁股的戏称。屁股坐在马桶上,正是臭味相投。
六月大菜--假有心
芥菜通常在冬天才卷心,六月里根本是不可能有卷心芥菜的,所以说:“假有心”。又谐音双关指虚情假意。
太阳公主做戏--唱乞天听
太阳公寿诞时演戏,那是唱曲给老天爷听。“唱乞天听”,指说的话或诉的苦没有人听,没人理。
大伯扛小姆--爱钱定
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大伯子跟弟媳妇是不能有肌肤接触的,把弟媳妇抬起来,当然是违背封建礼教的事儿。但为了钱(爱钱定)而不惜叛逆,在老百姓看来,是很不要脸的事。“有钱定”,只要有钱,啥事都干。

十五夜看灯--出出唔平样
潮州旧俗于元宵夜张灯结彩庆祝,而灯多为花灯,灯屏上画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出,民歌有《百屏花灯歌》以心其盛。“出出唔平样”,指每一出戏都不同,谐音双关指花样多端,常有新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