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国家的奶业大省,奶牛饲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随着奶业提档升级步伐的加速,奶牛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养牛”的模式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于由散养而走向集中饲养的存栏量在500 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奶牛场来说,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规模化奶牛场建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规模化奶牛场建议(黑龙江省中小规模奶牛场应该注意啥)

规模化奶牛场建议

黑龙江省是国家的奶业大省,奶牛饲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随着奶业提档升级步伐的加速,奶牛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养牛”的模式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于由散养而走向集中饲养的存栏量在500 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奶牛场来说,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1 疾病防控

规模奶牛场的第一要务就是做好疾病防控,这是有别于散养的最大不同之处。对于奶牛场来说,一旦感染了传染性疾病就极难净化,很可能造成场区的废弃。新组建的中小规模奶牛场,防疫意识比较淡泊。相对来说,防疫意识好点的也是过度依靠疫苗,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供车辆进出场区消毒用的消毒池以及人员出入的消毒室未设立或利用不充分。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于消毒池未建及未有效启用的奶牛场应立刻采取车胎喷淋等临时性措施对奶车等出入车辆进行消毒;立即建设并启用消毒池、消毒室,尤其做好出入人员的脚下消毒防护,如进入场区穿戴一次性消毒鞋套或只穿在场区内穿的靴子;对牛场现有牛只进行结核、布鲁氏菌病的排查;对扩群入场新牛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把关;制订并严格执行全场全程防疫灭病的规章制度。

2 机器设备故障

规模奶牛场牛只集中,一般采用工厂化操作,对机器设备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榨乳设备和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投喂设备。一旦机器出现故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恢复,给牛场造成较大损失,如果没有备用方案启动还会严重扰乱泌乳牛只的代谢。因此,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和保养工作,并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要有机器发生故障的预案,如配备备用电源、备用TMR搅拌车等。但是,对于中小规模奶牛场来说都配备如TMR搅拌车的备用车也比较困难,因此建议临近的几个牧场要有可以共享的备用设备,遇到故障时能够及时调拨使用。

3 TMR饲喂

TMR饲喂是一项新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合理分群和科学配制日粮。目前新组建的中小规模奶牛场基本是泌乳牛全部进行TMR饲喂,但由于牛只来源不一,牛的体型等各不相同,由于不进行合理分群、饲喂不足等原因造成体型大的高产奶牛膘情极差,不但影响产奶性能的发挥,还造成严重的繁殖问题。另外,有些牛场泌乳牛槽头非常干净,没有草料,违背了让泌乳牛吃进更多东西产出更多牛奶的基本饲喂原则。因此,要对泌乳牛进行合理分群,或者高产牛进行额外补饲,做到泌乳牛充足饲喂,不空槽;对于散栏饲养的TMR饲喂方式,泌乳牛槽头草料剩余量应不低于10%,以最大程度发挥泌乳潜力;另外,尤其注意在炎热季节的凉爽夜晚要增加其采食量,测定牛场饲草、青贮、精料补充料等营养成分,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TMR配方。

4 粗饲料品质

目前,部分中小奶牛场没有优质玉米青贮,只有零星黄贮,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有的牛场甚至尚无青贮窖。有的牛场虽有苜蓿,但数量少,难以长久饲喂。一些牛场依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而且未经过揉碎处理,只是简单铡短。因此,建议立即抢修青贮窖,做好青贮工作;如果没有全株青贮,也要做好黄贮,要下大力气准备好优质粗饲料,提升产奶水平,对现有的玉米秸秆建议用揉碎机进行处理,饲喂效果会更好。

5 技术力量

对于中小规模奶牛场来说,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如有的牛场犊牛死亡率很高、初乳饲喂不足、犊牛与病牛同住、泌乳牛整体体况不好,这些都说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因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实训很有必要,也可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实地巡回指导,以减少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规避更多风险。科研院所及科技推广部门可以利用如繁育、营养等单项精干技术力量进行指导服务,也可以考虑利用当前网络资源,如QQ 群、微信等建立技术互助或指导平台,以弥补单个中小规模牛场技术不足。对于便于技术措施落实的牧场,可以考虑进行繁殖育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全方位技术介入,全面提升其技术水平,以树立典型,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6 管理

中小规模奶牛场,尤其合作化的牛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来看在这方面明显存在不足,由原来的养殖者或者原来奶站经营者转变而来的牛场管理者,对于规模牛场管理的系统性和细节性都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加强学习、探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7 资金

资金紧张是中小规模奶牛场存在的共性问题。奶牛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之不足和观念落后会使经营者往往考虑从牛身上节约不该节约的成本,如减少饲喂量或降低饲喂水平,出现饲喂不足的情况,导致牛只生产潜力无法发挥甚至进入亏损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要充分转变观念,合理投入,重视管理和技术,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挖掘潜力,提质增效。

总之,在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规模化发展之时,从观念到管理,从设施到工艺,从技术到组织都需要一个学习实践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培训、实践、提高将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作者 | 王洪宝 刘晓宁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总站


来 源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4期(2月下)第93,95页,文章原题目:《黑龙江省中小规模奶牛场问题分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