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纯干货值得一读:我最喜欢的《史记》64句典藏语,附翻译、评析
纯干货值得一读:我最喜欢的《易经》64句典藏语,附翻译、卦象图
纯干货值得一读:我最喜欢的《大学》16句典藏语,附翻译
1、兵贵神速。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之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2、要言不烦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
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
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lù挽在车上的横木,也指大车)到他家,邓飏(yáng飞扬;飘扬)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3、不求备于一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
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4、集众思,广众益。【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
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5、厚葬无益于死者。【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
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6、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出处】《三国志·魏书十三·华歆传》①为国:治理国家。 ②基:根基。 ③本:根本。
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应该以老百姓作为根基,而老百姓的生活则以丰衣足食为根本。“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这是中国古代儒家重民思想的具体表现。早在《尚书》中就已经有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后来儒家继承了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
7、恶不可积,过不可长。【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
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8、福来有由,祸来有渐。【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由:原因。渐:渐进,逐渐。
这两句大意是:幸福的到来都有原因,灾祸的到来都有从开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幸福的来临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条件造成的;任何灾祸的到来也不是突发的,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别人有了幸福,不必羡慕人家的命运好,那是他们努力创造的结果;自己有了祸灾,也不必一味归之于晦气,那是自己不注意防微杜渐的结果。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于祸福不可怨天尤人,而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幸福,努力防微杜渐避免灾祸。
9、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10、及溺呼船,悔之无及。【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11、度德而让,古人所贵。【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度(duó夺)德:考虑自己的才德。这两句大意是:考虑自己的才德,把位置让给胜于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度德而让,有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是古人所宝贵的,也会得到时人的敬仰。那种嫉贤妒能,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才是最可鄙的。这两句可用于让贤。
12、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13、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14、若卵投石,岂可得全。【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15、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16、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不居:不停留。这两句大意是: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方法。两句于客观描述中暗露主观感情,看似“无我”而“我”在其中。这种以间接方式表现主观情志的手法,巧妙自然,而且使文意耐人咀嚼,字面上又不影晌行文的流畅,可谓一举几得。
17、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18、从令纵敌,非良将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
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19、一为不善,众美皆亡。【出处】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
这两句大意是:一旦做了一件坏事,以前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这就要求我们自己修身时努力做到慎微慎独,仔细严谨。不由得想起刘玄德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有道理啊。
20、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兵:兵力。利钝:指强弱。
这两句大意是:兵力有强有弱,战争没有百战百胜的道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永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兵力有时我强敌弱,有时敌强我弱,战争不会百战百胜。因而良将对战争的胜败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偶有失败,切不可气馁,一定要鼓足勇气,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可以此劝慰失败者,或强调战前作好各种准备的必要性。
21、计投府库,量入为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卫靓传》。计较(jiao叫):计算校棱。府库:官府储存财物的仓库。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
这两句大意是:计算核查仓库中所储存的财物,根据收入多少汁计划支出。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积贮并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这样才不致在经济上出现赤字,陷入围境。也可只引用“量入为出”一句,表达同样时意思。
22、凿石索玉,剖蚌求珠。【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23、用人无疑,唯才所宜。【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正如曹孟德说过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4、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
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25、吏多民烦,俗以之弊。【出处】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
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26、知人善察,难眩以伪。【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
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27、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负:亏欠,背弃。毋(wù无):不可,不要。
这两句大意是:宁肯我负别人,不教别人负我。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荐曹操为骁骑拉尉,欲共计大事。曹操料董卓必败,就逃归多里。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不在,其五子皆在,备宾主之礼。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图谋自己,就把伯奢的五个儿子杀掉,并说“~!”《三国演义》上这两句话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2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这两句大意是:牺牲个人生命,以救国家的危险。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正是这些仁人志士慷慨赴国难,以身许国家,才有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崛起。
29、纲范万度,永垂不朽。【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祖纪下》,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
这两句大意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我相信美好的事情会“纲范万度,永垂不朽”,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光荣精神会永垂不朽。
30、非常之事,何得因循。【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这两句大意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事,不必要用原来固定且按部就班的方法,特殊时期可以采用非常方法,只要能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都可以采用。邓爷爷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31、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
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3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见:显现。
这句大意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跟"熟能生巧"的意思有点接近,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发现此语很有道理,比如考试复习中只要把书读透了,通过考试就是小试牛刀、轻而易举的。
33、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34、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
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到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3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
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36、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
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死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死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3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
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38、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
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39、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名:名声。啖(dàn淡):吃。
这两句大意是:名声如同地上画的烧饼,不能吃啊。三国时期,荐举官职常以某人名声的大小而决定其官位的高低,这种重名不重实的选官方法带来许多弊端。魏文帝曹丕在举中书郎时下诏说“选举莫取有名,~。”成语“画饼充饥”即从此而来,现多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凭借空想来自我安慰。
40、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
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41、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
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九龙治水、政出多门。
42、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4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阮籍》之《咏怀诗》
这两句大意是: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一片哀衰苦悲之情涌上心头。
44、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
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
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45、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出处】《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这两句大意是:以仁爱作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以忠义作为人生最珍贵的品质。古来今往是:仁义治天下,德高行四海。孔孟仁政的学说实行几千年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46、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
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47、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三国志名言好句【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笃:病重。患:祸患。
这两句大意是:治疗疾病要赶在病未重之时,消除祸害贵在祸殃未深之时。人有病,一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拖延时日,病变转移,病入膏肓就难于诊治;祸患一有苗头就要抓紧时机消除,怠慢迟延,祸深则不易根绝。两句以治病之理喻除祸之理,通俗易明。可用于告诫人们除祸要及时。
48、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
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49、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这两句大意是:要建立国家,就要先夺取兵权;要建设国家,就要崇尚道德教化。指夺取政权靠武力,巩固政权靠文治。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仓廪实而知礼节。
50、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这两句大意是:男人在外面处事闯荡,结交四海之内各种品行很好的英雄好汉,也就是广交益友。义薄云天,豪气盖世,大丈夫当坦荡胸襟平四海。
51、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致:达到。
这两句大意是: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这两句一从用人,一从务实着眼,说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重贤重农的传统政治思想。
52、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死国:为国捐躯。
这几句大意是:谁能不死?为国而死,是大忠大义。人谁也躲不过死,但死有不同。有为己死,有为友死.而唯以为国而死最为高尚.是大忠大义之死。这几句表现丁对为国而死者的极高赞扬。
5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出处】强学:努力学习。博览:统观各类图书。
这两句大意是:不懈地努力学习,统观各类图书,足可以通达古今道理。实际上作为历代治学者所追求的境界:强学博览,阅古通今。正因为如此,该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虽为誉美之辞,却也雅俗兼济,使人易于接受。
54、慎之于始,慎之于终。【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善:良好。于始者:在开始的时候。必:一定。慎:当心;小心。于终:在结束的时候。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始者必慎于终”意思是:事情有良好的开端的时候一定小心要有良好的结尾。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做事情要注意善始善终,放得大成。
55、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出处】见晋·陈寿《三国志》
这几句大意是:人生在世,虽有高大威猛的七尺之身躯,然而死了也不过一个棺材,一抔黄土,形随神灭。只有增加修养,锻炼品德,传播声望,才能永垂不朽。肉体存在是有限的,精神的存续是无限的。
5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这两句意思是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包藏海川,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来就像邻居这么近。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受了曹植的启发。
57、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这两句意思应该是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就不用担心外来事物的搔扰,只要心内宁静,就不会被麻烦事情搞坏了心情。卦云:泰然自若、否极泰来。
58、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这两句大意是: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可惜。人生在世当选择抉择时,通常会有鸡肋的选择,很是苦恼。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碰到过这种鸡肋的事情吗?
5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这几句大意是:能称得上是英雄的人,都是那些胸怀远大志向、富有计谋,愿为天下苍生黎民,改天换地、豪情万丈的英雄人物,我想说的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吧!
6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这两句大意是:曹操以手指玄德 纵观天下可以称得上“英雄”的,也只有刘备您和我了!青梅煮酒论英雄,已成美谈传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