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之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学古诗词凉州词必背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之凉州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古诗词凉州词必背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之凉州词

小学古诗词凉州词必背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之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淩,晋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之前,他热衷于与侠义之士相交,以行侠仗义为乐。中年之后,自觉虚度光阴,开始努努力学习,渐有诗名。他的诗壮健雄阔,以描写边塞风光居多,多被当日时乐工制曲歌唱,名震一时,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可惜他的诗作多散佚,《全唐诗》仅录6首。

注释:

孤城:孤零零的城。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七尺或八尺。

羌笛:直吹管乐器,出自羌族。

怨:曲调哀怨。

杨柳:指乐府《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曲调哀愁。唐时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玉门关:汉代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译文:

黄河远远地伸向白云之端,一片孤城屹立在万仞高山之间。奏出《折杨柳》的羌笛何必声声哀怨,春风风本来就吹不到荒凉的边关。

名师赏析:

《凉州词》是边塞诗中的杰作,旨在写征人戍边之艰苦。

此诗前两句展示了边地荒漠壮阔的风光,奠定了全诗慷慨悲壮的基调。首句描述的是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作者伫立苍穹之下,只见黄河蜿蜒而下,直奔天际,真似要登上远方的云端一般。

第二句,作者将视点聚焦在“孤城”上。环顾四周,群山连绵,蔚为壮观,而坐落在群山之间的一座小小城池便愈发显得形单影只,孤独无依了。通过对比,孤独凄凉之感便从诗间弥漫开来。

第三句转为抒情。伫立在空旷苍茫的天地间,突然一阵悲凉的羌笛之声响起,奏出满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使征人倍添“离愁”之苦。

第四句则写出了边塞的苦寒环境,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旨--征人戍边的凄苦。整首诗,诗人借壮阔的景色抒发苍凉之情,情景交融,加之令人哀愁的《折杨柳》,颇耐人寻味。

千古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荒芜孤寂处,羌笛之声令人悲切神伤。其实又何必哀怨,玉门关外,春风本就难以吹“度”,杨柳自然难以返青。这两句诗写出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托思念之情而不得的事实,令人心中倍增哀愁。而以“何须怨”的宽慰之语委婉劝之,实则是出于深深的无奈--怨了又有何用呢?既然春风都无法吹过玉门关,那么你的一点点怨恨之声又怎能传出关外,为人所知?何不忘却离愁,专心戍边呢?两句诗写出了戍边将士悲切愤慨之情,然而作者不拘于此,又在悲愤中注入了一股豪迈豁达之气,读来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更多语文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