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100091)王琦 秦国政

男科三大古方(谈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1)

仲景对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开创了研究男子生殖障碍之先河,并为男科病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述了不少男科病的论治方法,如肾气丸治不育,蜘蛛散治疝病,桂枝龙牡汤治失精,甘草泻心汤治狐惑,天雄丸治不育,小建中汤治失精,真武汤治阴肿,禹余粮丸治阴疼、苦参汤治前阴蚀烂等。现代一些研究的结果为男科运用经方又提供了实验依据。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全血黏度高于正常人,相当一部分呈高黏度血证,这说明该病与瘀血有关;而运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桂枝茯苓丸或桃核承气汤治疗后,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全血黏度也明显降低。

再如,通过对肾气丸治疗少精不育的药理研究,发现该方一是能改善睾丸、附睾的血液循环,提高睾丸造精功能;二是能使前列腺的二氢睾酮感受器的结合部位增加;三是能改善血液循环、收缩输精管,促进精子的成熟与运输。现代中医男科临床正逐步扩大经方的运用范围并不断总结经验。兹将我们男科临床中常用的经方及心得体会简介如次,供研究经方和临证参考。

一、经方在男科运用广泛

根据我们的实践及各地经验,初步统计已有36首以上经方用以治疗近40种男科病,如甘草泻心汤治狐惑龟头溃疡、前列腺炎、不射精、茎中疼痛;竹皮大丸治不射精、阳痿、早泄、阳强、不育;禹余粮丸治阴茎痛、失精、阴冷;小建中汤治阳痿、不射精、阴冷、失精、更年期综合征;肾着汤治阳痿、阴冷、阴汗;小柴胡汤治不射精、阳痿、失精、阴茎痛;五苓散治水疝、阳痿、子痈、阴汗、阴冷;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前列腺炎、精囊炎、子痈、阴茎痰核;真武汤治阴肿、水疝、阴汗、房劳汗出不止;乌梅丸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阳痿、不射精、精液异常;天雄散治不育、阴汗、阴冷、更年期综合征;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人参新加汤治睾丸痛、阴冷、阳痿、阴汗、更年期综合征、房劳伤寒、缩阳、阴茎痛;蜘蛛散治疝症、阴冷、不育;大黄牡丹汤治急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尿道炎、精索炎、前列腺肥大、男扎后伤口感染肿胀;柴胡加龙牡汤治不射精、阳痿、失精;蒲灰散治茎窍疼痛、射精疼痛、带血;甘麦大枣汤治阳痿、更年期综合征;理中丸治阴冷,阳痿;四逆汤治缩阳、房劳汗出不止、阴冷、阴茎痛、阴汗;吴茱萸汤治缩阳、阴冷、阴汗;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阳痿、缩阳;猪苓汤治失精、茎中热痛、前列腺炎、水疝;苓桂术甘汤治水疝、阴汗、阴肿;白通汤治房劳伤寒,缩阳、阴冷、阴汗;酸枣仁汤治更年期综合征等。以下重点介绍我们在男科临床中常用的几个经方: (一)当归四逆汤 该方为《伤寒论》治血虚寒凝致厥之主方。方中桂枝、细辛、通草温经散寒通脉,当归、芍药养血活血,大枣、甘草补中气而调诸药,共奏养血补虚、温经散寒、通脉活血之功。原方中无生姜,但为了加强散寒之功,加用之则会增强疗效;属里寒者则加用干姜。临床中凡遇肝血不足、厥阴受寒、经脉痹阻之男科病,多以此方化裁治疗。如治阴囊牵扯少腹疼痛、阴茎有紧缩感,加小茴、吴萸、肉桂、荔枝核;精液不液化,加台乌药、浮小麦、淫羊藿、王不留行;阳痿,加蜈蚣、丹参、巴戟天;前列腺肥大,加黄芪、牛膝、甲珠、琥珀、王不留行、肉桂;慢性睾丸炎、附睾炎,加荔枝核、橘核、元胡、白芷;精索静脉曲张,加丹参、小茴、红花、元胡、台乌药、黄芪;输精管结扎术后遗症,加王不留行、甲珠、郁金、姜黄;睾丸冷痛,重用芍药、细辛、加肉桂、小茴、白芷;阴部冰冷,重用细辛;加附片、黄芪;阴部冷汗不上,加附片、龙骨、牡蛎、麻黄根;房劳少腹及茎痛,加吴萸、小茴、补骨脂、附片,重用白芍。

(二)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组成,具有通调血脉、活血化瘀之效,原用以治疗妇人癜病。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组成。具有泻下郁热,活血散瘀之功,系郁热瘀血结于下焦之主方。两方主治虽然不同,但皆有活血化瘀之功,且方中均有行血而不破之桂枝和破血而不行之桃仁,二药配伍对活血化瘀起着重要作用,如有热象过重时可少用或不用桂枝,但必以川芎香窜以代之。男科临床中见下焦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之证,可用以上两方治疗。但桂枝茯苓丸偏温,宜用于血瘀偏寒者;桃核承气汤偏寒,宜用于血瘀偏于热者。如慢性前列腺炎有瘀阻偏寒者,以桂枝茯苓丸加牛膝、泽泻、台乌药、黄芪、菖蒲;偏热者,以桃核承气汤加败酱草、蒲公英、皂角刺、马鞭草、虎杖。前列腺肥大血瘀偏寒者,用桂枝茯苓丸加甲珠、肉桂、牛膝、丹参;偏热者,用桃核承气汤加琥珀、虎杖、姜黄、王不留行、夏枯草。阳痿寒凝血瘀者,用桂枝茯苓丸加蜈蚣、黄芪、淫羊藿、丹参、补骨脂。不射精系精道瘀阻偏寒者,用桂枝茯苓丸加黄芪、远志、菖蒲、麻黄;偏于热者,用桃核承气汤加路路通、虎杖、王不留行。阴茎、阴囊、睾丸血肿多系外伤所致,初期多伴有热象,宜以桃核承气汤加牛膝、元胡、姜黄,如热象明显可加重大黄用量,芒硝可冲服或以开水冲化候凉湿敷患部;后期或延误治疗病程较长者多偏寒,可以桂枝茯苓丸加荔枝核、橘核、牛膝、黄芪、川楝子,并以莱菔子研细醋调糊状外敷患部。阴茎硬结症瘀阻偏寒者,以桂枝茯苓丸加白芥子、川贝母、丹参、鸡血藤、法半夏、橘络;偏热者用桃核承气汤加玄参、夏枯草、姜黄、丹参、丝瓜络,方中芒硝宜沸水冲化候温浸泡患部。输精管结扎术后阴囊牵扯少腹、腰部、大腿内侧疼痛者,宜桃核承气汤去芒硝,大黄用酒制,加荔枝核、杜仲、小茴、牛膝、丹参、补骨脂。附睾郁积症,以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以酒制大黄易生大黄,加白芥子、黄芪、青皮、芒硝宜以热水冲化候温浸泡阴部。

(三)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出《伤寒论》,乃少阴表寒证主方。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阳散寒,细辛既可解在表之寒又可祛在里之寒,起温经扶阳,祛寒解表之功,本方组方之妙还在于细辛善祛肝经之寒,附片善祛肾经之寒,故肝肾阳虚有寒,经脉凝滞,或有表寒外束者,均可用该方加味治疗。阴冷如冰者,加吴萸、干姜、小茴;阴汗冷湿,去麻黄而代之以麻黄根,加龙骨、牡蛎、黄芪;阴茎、睾丸冷痛,加白芷、吴萸、橘核、荔枝核、川芎;阳痿,加蜈蚣、淫羊藿、黄芪、丹参、巴戟天;遗精或房事后腰膝酸软不欲行、头晕、乏力困倦者,加补骨脂,淫羊藿、杜仲、菟丝子、牛膝;房劳伤寒,麻黄减量,加黄芪、人参、白芷、甘草。

(四)桂枝加龙牡汤

该方由调和阴阳之桂枝汤加收敛固涩之龙骨、牡蛎而成,系《金匮要略》虚劳“失精家”主方。今之治遗精多用补肾固涩之法,然多有不效者。经常遗精,滑精而又伴少腹弦急,外阴寒冷,目眩者,劳心思虑过度者多有之,此乃阴阳不调,精关不固,用此方加芡实,金樱子、枣仁治疗,每多获效。此外,阴阳不调之男科病,以之加味治疗也多有效验。如更年期综合征,加枣仁、大枣、浮小麦;阴冷,加小茴、吴萸、杜仲;阴汗,加黄芪、肉桂、麻黄根;阳痿,加淫羊藿、巴戟天、蜈蚣、丹参、榧子;不射精,加急性子、牛膝、蜂房、桔梗、菖蒲;早泄,加芡实、金樱子、补骨脂;不育,加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 蛇床子、肉苁蓉;房劳伤寒,加黄芪、附片、白芷或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房劳汗出,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芪、白术等。

(五)四逆散

方源自《伤寒论》,柴胡疏肝伸阳;枳实行气开郁,伍柴胡以调畅气机;芍药柔肝缓急,伍柴胡以疏肝健脾;甘草和中缓急,调柴胡之散、枳实之破,芍药之敛于升降通达,协调无蔽之中。全方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和脾胃,通达郁阳之功。男科疾病的发生,多与肝之功能失常有关,故治肝之法已成为男科临床之重要治法。而四逆散乃治肝之祖方,故男科临床中见有肝郁气滞、阳气郁遏、肝脾不和之征者,用之加味治疗多效。如阳痿,仅属肝郁阳遏者,加蜈蚣一味治疗便可;肝郁血瘀者,加川芎、地龙、蜈蚣、牛膝;肝郁肾虚者,加淫羊藿、菟丝子、白蒺藜、蜈蚣;肝郁脾虚者,加白术、茯苓、当归、蜈蚣;遗精,加郁金、鸡内金、大枣、浮小麦;精索静脉曲张,加台乌药、郁金、桃仁、丹参、元胡、牛膝、黄芪、小茴;不射精,加牛膝、香附、急性子、王不留行;肝郁肾虚者,加菟丝子、牛膝、菖蒲、补骨脂;不育,偏血瘀者,加丹参、川芎、当归、牛膝、淫羊藿、蛇床子或合桃红四物汤;偏肾虚者,加枸杞、菟丝子、女贞子、郁金或合五子衍宗丸加味。阴部寒冷、四肢不温、属阳气郁闭者,加郁金、桂枝。阴茎、睾丸疼痛,加当归、橘核、吴萸、元胡。缩阳因肝郁阳盛者,加知母、石膏、大黄。乳房异常发育,加当归、郁金、香附、王不留行、白芥子、甲珠。房劳头痛,加补骨脂、白芷。房劳少腹痛,加小茴、荔枝核、杜仲。房劳昏厥,加菖蒲、郁金、沉香、桔梗、远志。

(六)芍药甘草汤

该方仅芍、甘两味药组成,一酸一甘,酸甘化阴,养阴益血,为治筋肉挛急之方,除血痹,缓挛急的作用,不仅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痛证,现代药理也证实,本方对横纹肌、平滑肌的痉挛均有缓解作用。男科临床中,凡因阴血亏虚、血不养精、筋肉挛急所致的以疼痛为主的病症如阳强阴茎胀痛,阴茎抽痛,睾丸痛,精索痉痛等,均可以此为主方治疗,但芍药、甘草用量宜大(均宜30克以上)。对其他男科病伴有疼痛者,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配合使用该方可增强疗效。

(七)肾气丸

方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肉桂、附片组成,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补益肾阳肾阴而偏于温补肾阳之功能,系补肾之祖方,历经千余年,仍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男科临床中凡见有肾之阴阳两虚而偏于肾阳虚证之诸病症如各种精液异常所致之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阳痿、缩阳、阴冷、阴汗、更年期综合征、遗精、早泄、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隐睾、乳房异常发育症、房劳腰痛、房劳泄泻,行房射尿(射尿症)等均可以此方化裁治疗。

(八)当归贝母苦参丸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贝母、苦参、滑石组成,具有活血润燥、利气解郁、清利湿热之功能。原为妇人妊娠血虚郁热小便难之主方。男科临床中用此方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道炎等郁热瘀阻下焦的病证。前列腺肥大,加牛膝、琥珀、桃仁、红花,有尿潴留者再加木通、车前子、桔梗、王不留行。前列腺炎,加虎杖、败酱草、白茅根、牛膝。尿道炎,加木通、生地、甘草梢、白茅根、马鞭草。其他湿热瘀阻下焦的男科病合用本方治疗,也可增强疗效。

二、经方在男科运用体会

男科临床运用经方也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病证之虚实寒热、病情之轻重、病程之长短等不同情况,圆机活法,变通运用。

(一)运用经方必须辨证施治 每一个男科病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个体上,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证。因此,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病必须准确辨证,因证用方,做到方证相对。相同证的男科病可用同一方治疗,同一男科病表现的各种证则应用不同的方治疗。如上述所举各例均体现了这一思路。

(二)运用经方尚须辨病施治 对每一个男科病除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个体所表现的不同证来辨证施治,即因证用方外,尚须根据具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轨的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内在规律来进行针对性治疗,即辨病施治。只有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紧密切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如不射精一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一个精关开启失灵的内在病理规律,故不论表现为何证,均可加开启精关之品如菖蒲、牛膝、路路通、急性子等;再如前列腺肥大的内在发展规律是血脉痹阻,腺体增生,因此不论何证均可加用活血软坚消癥之品如甲珠、丹参、川贝母、琥珀等。

(三)根据病情取舍经方药物 临床运用经方,应根据病情需要与否,对某些组成药物进行取舍。如精液异常中的少精症,精子活力低下症,死精症等,用乌梅丸治疗时,因方中黄柏苦寒易伤肾精,故宜去之不用;男扎术后遗症,睾丸炎,阴茎睾丸血肿等用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治疗时,若热象不重,大便通畅者,芒硝可弃之不用,或另以沸水冲化温浸洗患部;柴胡加龙牡汤中的铅丹因有毒也宜去之等。

(四)根据病情确定药物用量 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病,应根据病之轻重、证之寒热、病程之长短、体质之强弱等不同情况,来确定药物用量。如用当归四逆汤时寒盛者宜加大细辛用量;用麻辛附子汤治阴汗时,麻黄量宜小;用桂枝茯苓丸时,若热象过胜则应减少桂枝用量;用桃核承气汤时,若热象明显,大便秘结,则应重用生大黄等。

(五)根据病情确定疗程 男科病病程有长有短,短者三五天;长者三五月,甚或经年累月。故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病,一定要根据病程的长短来确定疗程的长短,以此进行施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不育,前列腺肥大等病程较长的疾病,非一两剂药物可愈。因此只要证方相对,就要守方治疗,如治疗三五天不见效果就更改处方,则很难收效。而对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尿道炎、房劳昏厥等病程较短的疾病,又不宜长期守方,如用两三剂尚无疗效,则应重新考虑是否方证相对,否则将贻误病情。 总之,男科临床运用经方的数量逐渐增加,经方治疗男科病的病种不断拓宽。临床中只要认真分析经方组方机理,明确男科病证型,从辨证、辨病、药物、药量、疗程几方面综合考虑,便可大胆运用。随着对经方和男科临床研究的深化,将会更充分发挥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治疗作用。

本文摘自《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

男科三大古方(谈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