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诗圣杜甫的《登高》。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阅读与鉴赏”专题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登高》作为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第一”,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渡:那么,学生的学情是怎样的呢?
二、学生学情
在学《登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已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因此,这一课的学习,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和单元教学目标及具体学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对意象的赏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其中,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是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汲取诗人的精神养料是教学难点。
过渡:目标的落实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方法,为落实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和我校所提倡的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学法指导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
(一)、课前导入,明确目标(2分)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古往今来,登高望远引发诗人诸多的诗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触发的情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大诗人王维重阳登高对故乡涓涓的思念;“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抒发的深沉忧愤,壮志未酬。
同为登高,不同的境遇引发诗人不同的诗情。早年的杜甫登高望远,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那晚年的杜甫登高远望,又拥有着怎样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作的《登高》,一起触摸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垂暮之年的辛酸、苦痛。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设置这样的导语,一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接下来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过渡: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我将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1)初读,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
要求学生解读诗题,读准字音,体会律诗的节奏、韵律之美。
强调三个字音:
(1)正音解词: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浊(zhuó)不清
鬓(bìn)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体会诗歌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两种节奏:
(2)读准节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七律节奏一般为:二二二一,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二二一二。
(3)读出感情:
通过教师范读并结合重点字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以首句为例: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师读:
(2)再读,披词入情,理解内容把握基调。
在这一环节,同桌合作解决疑难词、句,疏通诗意。整体把握全诗感情基调“悲”(万里悲秋常作客)由“悲”字辐射出两个问题:诗人因何而“悲”?如何写“悲”?带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3)三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此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第一个问题诗人因何而“悲”?
说明: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先通过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重点结合颈联和尾联加以点拨。
①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以南宋诗人罗大经就这一联分析出的八层意思为切入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悲”的八重含义:秋日肃杀、羁旅异乡、孤单一人、晚年多病、国难家愁、重阳断酒、壮志未酬。
②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过渡: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则赏析关键词:“艰难”“苦”“ 新停”三个词,重点赏析“艰难”二字,引导学生分析“艰难”在指个人艰难的基础上还有国家艰难。从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国事衰微、个人潦倒的生活际遇中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熏陶,如此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个层次的朗读任务是分析意象,感悟意境美。
(4)四读,分析意象,感悟意境美。
此环节解决第二个问题:诗人是如何写悲的?(主要赏析首联、颔联)
诗的意境由多个意象构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意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急风、天高、哀猿、飞鸟、落木、长江)
先找出诗中意象,然后重点赏析:落木萧萧、不尽长江、猿啸、鸟飞回四个意象
针对“落木萧萧”“不尽长江”两个意象,主要是让学生领悟诗人在面对落叶飘零,大江东去时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而“猿啸哀”“鸟飞回”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下面通过描述诗人此刻登高眺望的图景,概括出诗歌的意境:沉郁悲壮。
过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完成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后,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可通过知诗人、解诗题、明诗眼、读意象、抓关键对诗歌加以鉴赏。
过渡: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呢,适时的练习必不可缺。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7分钟)
在这里,我将选取诗圣的另一首名作《旅夜书怀》加以练习。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试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
2、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默写诗歌,写50字左右鉴赏文字。
过渡: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带领同学配乐集体朗读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结语:落木无边 ,登高难释家国恨。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一首诗,解决一个问题,培养一种能力。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我的预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