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印加果栽培技术

_邓成儒

印加果 (Plukenetia volubilis),又称印奇果、印加花生、美藤果,为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其种子油脂可以食用 。印加果种子可以提取印加果油。研究发现,印加果油对调整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滋润肌肤等有显著的疗效,还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油和化妆品原料,被誉为“植物脑黄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通过总结从云南收集印加果在海南三亚种植成功的经验,形成一套有关育苗、栽培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便印加果在海南推广种植。

1 栽培地概况

栽培基地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红花村,基地年均温度22. 8 ℃,年降雨量1 378. 1 mm,年日照时数1 963. 1 h;平均气压963. 4hpa,相对湿度90%。

2 印加果育苗技术

2. 1 选种

从云南收集印加果的种子,选择新采集的、籽粒饱满成熟的印加果种子 。采集后的种子,存放时间越短,发芽率越高,新采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

越南牛奶果种植技术(海南三亚印加果栽培技术)(1)

2. 2 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0. 3%~0. 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20 min。消毒后用清水洗净,再用自来水浸种24 h,种、水比例为1∶3以上,浸种12 h换1次水,将种子取出凉干,沙床播种。

2. 3 育苗床准备

育苗床遮荫度为40%~60%;以直径小于0. 3 cm细沙为育苗基质;通透性好;每2~3 d浇水1次,保持基质的湿润 。

2. 4 播种

将种子撒播到育苗床上,种子上面覆盖1 cm厚的土 (或椰糠),淋水至育苗床土层全部湿润。在20~32 ℃条件下,使之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7 d左右即可发芽,14 d左右破土,21 d左右幼苗直立后便可移植、定株。

2. 5 装袋

营养袋规格为 13 cm×17 cm,袋内装入营养土,营养土应低于袋口1 cm左右,便于浇水。营养土配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具有较好的保湿、通气、排水性好、重量较轻、不带杂草和病菌的本土。营养土配方为:本土 90%;有机肥10%。

2. 6 移苗

田间育苗2~5 mon为宜。种子萌发后子叶完全展开,可移栽至营养袋中,移苗前一天苗床适当浇水方便移栽 。移苗时间最好安排在阴天或上午日出前和下午日落后进行。

2. 7 苗期管理

(1) 浇水:苗期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用搭膜保证适宜温度,旱季要注意浇水,保证适当的湿度即可,不宜过湿。雨季注意苗圃排水防涝。

(2) 施肥:苗期施肥,主要以叶面追施为主。苗木长出3片真叶以上,用0. 5%浓度复合叶面肥喷施,每隔10~15 d喷施1次。

2. 8 出圃

移苗后大约20 d,苗木高度到20 cm左右可出圃种植。

3 印加果的栽培技术

3. 1 选地

三亚市属琼西南低山丘陵花岗岩土壤区,在三亚市红花村选的印加果基地属于山地黄壤,土壤肥力中等偏低。土壤种类主要有砖红壤、砖黄壤、山地黄壤以及滨海盐土、沙土、盐泽土等。土壤质地以沙壤土和粉沙壤土为主 。

3. 2 挖穴定植

种植穴为 30 cm×40 cm×50 cm,每穴施3~5kg有机肥底肥。一般选5~7月(雨季前期)定植,水源条件好的地块可以在3~4月份定植。

越南牛奶果种植技术(海南三亚印加果栽培技术)(2)

3. 3 搭架、牵引上架

采用水泥桩、硬木桩或竹子,桩规格为12cm×8cm×220cm,埋入土中50 cm,桩距4~5 m,用桩50 根/667m 2 左右。在桩地面高度约1. 6 m处架设横档 (长度为100 cm),横档与竖桩成“T”型,横档两端固定位置 10号镀锌铁丝。苗木定植后,在苗木旁边插小竹竿、麻绳或塑料绳等,牵引苗木上架。

3. 4 浇水、排水

在旱季,每7~10 d浇水1次,有利于印加果的生长、开花、结实 。在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4 病虫害防治

4. 1 爪哇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是印加果主要病虫害之一,通过破坏植株的根系,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化学防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 cm表土层,深翻可减轻病害;药剂防治:用无线爽 (颗粒剂)0. 8 kg与育苗肥混匀后,施入 500~1 000 kg苗土中或15~20 m 2 苗床。

4. 2 根腐病

根腐病由多种病原侵染引起,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田间积水、通气不良、根部伤口多 (如根结线虫危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

(1) 物理防治:在多雨季节,要做好排水,避免积水沤根,诱发根腐病等。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及时防治地下虫害,减轻植株根部受伤。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垄栽培,覆盖地膜,有利于增高地温,减小病害。及时烧毁、掩埋清除病株。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1 000倍液,50%代森铵300 g混合使用,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后期,根部喷施 30 % 甲霜恶霉灵或噁霜嘧铜菌酯灌根。

4. 3 叶斑病

叶斑病是病菌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会增加病害程度,属于较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害,主要造成植株叶片损伤。

化学防治:增加植株的通风性,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0%硅唑 • 咪鲜胺1 000倍液喷洒。

5 小结

经过几年栽培试验发现,印加果能较好适应海南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优质热带油料作物在海南大面积种植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