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起学长征精神)(1)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在此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解读与传承”系列第篇——长征精神,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靠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支撑,中国工农红军以超越生命极限的精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不可思议的壮举,为人类历史贡献了一部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空气稀薄的雪山、泥泞吃人的草地、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险象环生的大江大河、遭遇的各种战斗、饥饿的威胁和无休止的行军,考验着每一个红军战士的信念和意志,无数红军将士血染长征路,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查证姓名,只知道他们是“红军”。

2 不怕困难,勇于牺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漫漫征途中,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斗志昂扬,一往无前。

从湘江战役到四渡赤水,从飞夺泸定桥到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纵观长征中的系列战斗历程,无不体现了红军将士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忘我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描绘了以下的情景:“我的话音刚落,平时不爱说话的二连连长廖大珠刷地站了起来。他那矮小而结实的身子激动得有点发抖,黝黑的脸一下红到耳根。他吃力地说:‘一连过乌江立了功,成了渡江模范连,我们要向一连学习,争取当夺取泸定桥的英雄连……’‘夺桥任务非给我们三连不可!’刚从侦察连调到三连当连长的王友才,没等廖大珠说完,也霍地站了起来。他站在那里,活像座小铁塔,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机枪嗒嗒嗒地没个完,‘三连哪一次战斗都没有落后过,这次我们保证把桥拿下来!’这会儿,其他连队的干部也都坐不住了……一个个连长都站了起来各摆各的理由争着当突击队……”

3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勇开新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城。2月5日至9日,在称为“鸡鸣三省”的云南威信县连续召开了三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经验教训决议大纲》,并提出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会议期间,周恩来劝博古交权使人印象深刻。周恩来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说明中国革命的源泉在农村,必须走农民战争道路。这以后,我就在考虑,我们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领导。我虽然长期做军事工作,军队干部也拥护我,但我有自知之明。你虽有才华,但不懂军事,很难领兵打仗。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不合适做领袖,当统帅。毛泽东很擅长农民运动,很适合驾驭目前的战争。宁都会议后他离开部队,中央红军失去一个人才,这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红军不能没有他。我深信,以他的才能,一定能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军队已不可能再让一个不懂军事又不会领兵打仗的人来指挥他们了。况且你自己也没有强烈的领袖欲望。”周恩来的一席话,使博古解开了思想疙瘩,交出军权。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之道。

4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严格遵守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同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还要同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作斗争。在这种极其艰险的境地下,只有严格遵守党纪军纪、加强革命团结,形成坚强的战斗力量,才能战胜敌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基本保证,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

长征之初,红军各路部队自觉以大局为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主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兄弟部队。为牵制国民党军队,使敌人无法形成合围将红军“剿灭”,中央红军进行大转移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中央决定苏区根据地必须有人留下坚持战斗。明知留下就意味着九死一生,但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等人坚决服从、毫无怨言。很多人都长眠在这段留守岁月里,用自我牺牲保证了主力部队顺利转移。

长征期间,党和军队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都胸怀全局,淡泊名利,甚至主动让贤,以革命大局为重,紧密团结全党全军,带领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迎来了革命的新曙光。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会议,研究常委的分工问题。会前,张闻天有一个考虑: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周恩来负责组织局的工作。会上王稼祥提出,周恩来从事军事工作有经验。毛泽东也支持周恩来从事军事工作,提出主要仍由周恩来负责,自己当副手。周恩来表示:个人愿意做军事工作,但领导不必更换,由毛泽东任主席。最后,会议决定由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是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5 群众路线,艰苦奋斗

红军长征中,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各种自然的、人为的艰难险阻,携手前行,走向胜利。

时任中央红军红十一团政委的王平回忆道:“红十一团过了河,已经走出70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哎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着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一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到班佑,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

长征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不怕困难,满怀信心,勇于拼搏,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必须从娃娃抓起。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记住一些重要概念,明白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革命精神也是如此,开始记住一些人物,知道一些故事,将来对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会终身受益。

来源:人民教育

重温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起学长征精神)(2)

END

邯郸市教育局

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邯郸教育

投稿邮箱:cai86hong8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