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百科全书,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那便是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典籍——《永乐大典》。这本书囊括了我国的天文、地理、戏剧和工艺等多方面的文化典藏,可谓是一部集古代文化典籍于大成的旷世著作。

然而,不幸的是,《永乐大典》正本尚不能确定是否存世,并且,副本遗存不到十分之一。相较大家所熟知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的知名度显然更高,但是,这两本无疑都是中国古代最具知名度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来聊一聊,它们在古代书籍的保护和流传工作中,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1)

明成祖统治时期,曾下令编撰《永乐大典》,并命解缙和姚广孝作为主要的编撰人,参与修订。作为中国第一部内容较为完备的百科全书文集,这本书包括目录在内共有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我国古代七八千种图书。正因为这部典籍的制定,使得我国明朝之前的文献,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其中,包括14世纪之前的文学、地理和宗教等相关文献。而这,也使得中国古代的光辉文化成就,得以被世人所见证。《永乐大典》的编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从永乐二年正式开启编制工作后,仅定稿就耗费了三年,而到永乐六年才完成了整本的编撰工作。

另外,参与编制的人员数量,也非常巨大,从朝廷的文官到宿学的大儒学家,共计2.16万人。可见,编制这部大典工作之繁琐。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2)

据史料的记载,永乐年间虽然完成了整套的编撰工作,但是,却一直没有抄录副本。一直到嘉靖年间,《永乐大典》才有了如今为人所知的副本。可见,这部大典的内容之繁杂。

但是,如此耗费人力财力的《永乐大典》,却在明朝末年遗失了。而仅存的副本,也在战火中丢散。如今,只剩下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副本。而这本书,不仅在中国的历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曾在其“百科全书”类条目中,记载了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还盛赞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而如今,同样为人所知的《四库全书》,则是在清朝年间被编撰完成的。当时,乾隆命令由纪昀及三百多位大臣和学者负责编著。另外,还下令3800多人负责抄写,共编撰了近十三年。所以,这本书耗费的人力和钱财,可以说是与《永乐大典》相当的。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3)

《四库全书》的整套,分为了经、史、子、集四部分,使得这部典籍,也因此得名为“四库”。

全书总计3500多册,共计7.9万卷,囊括的字数约为8亿字,比之前的《永乐大典》更甚。之前,所说的《永乐大典》正本,在明末就已经遗失。可能因为此事的影响,所以,当时的乾隆皇帝就命人抄录了7部《四库全书》。而且,全部被分开在全国各地保存,这样便避免了遗失的问题。

当时,这部分抄录的《四库全书》副本中,有4部都分别被存放在了紫禁城、辽宁沈阳、圆明园,以及河北承德。而后边抄录的3部,则被储存在了扬州、镇江和杭州,使得这7部所存放的地方,也被称为“北四阁”和“南三阁”。因为乾隆皇帝对典籍的保护,如今流传下来的副本,就有三套半之多。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因为乾隆皇帝的缘故,文史大臣在整理古代文献资料的时候,销毁了很多对清朝不利的文献,而且,一些含有政治敏感词语的典籍,也被纂改得面目全非。所以,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毁书”的过程。

因此,这部典籍也被笑称为“四库毁书”。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4)

除此之外,这部典籍中呈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希望我们能看到的,并不能完全作为研究古代文献的参考典籍。当然,仅仅纂改古籍还不够,乾隆还对那些遗存的文献进行了销毁。在编撰过程中销毁的书籍,差不多有一万三千多卷,而焚毁的书籍数量,则达到了十五万册。

可见,其为了删除对清朝不利的历史记载,乾隆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当时,清朝的文史大臣还在乾隆的命令下,对明朝遗存的档案,进行了系统性的销毁。其中,主要为天启和崇祯时的兵部档案,以及少量关于洪武、宣德以及万历年间的官方文书。最后,导致关于明朝的1000万份历史档案全部灭失。

当然,除了销毁当时遗存的档案之外,清朝还对残余的书籍进行了纂改。所以,乾隆编制《四库全书》在一定程度上,断送了中国古代的部分文化遗产。另外,乾隆当时销毁的不仅有关于清朝的不利言论,甚至将涉及契丹、女真和蒙古等的文字,都进行了纂改。

当时,在编撰《四库全书》的高压背景下,全国当作禁书被缴获的书籍就达到了三千多种,共计十五万多部。并且,采用焚毁方式清除的书籍超过了七十万部,以至于,销毁的书籍与编撰《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数量相当,真不知是中华文化的幸还是不幸。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5)

在乾隆皇帝领导下的《四库全书》编撰工作,也因为篡改而出现了许多的笑话。

诸如: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本是“人道寄奴曾住”,最后,竟被文史大臣们改成了人道“宋主曾住”。当时,大臣们觉得“寄奴”二字太像“奴才”了,所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别扭的名义给改掉了。而这,足以见其对历史的“传承”,已经到了随意纂改的地步,根本毫无尊重可言。

如今,《四库全书》还保留的特别完好,但是,其呈现给我们的中华历史文化,几乎如同上了“滤镜”一般,虽可鉴赏,但是,却千万不能当作真实的历史文献去研究和评鉴。而《永乐大典》则不同,其在编撰修订古籍文献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如实写入。所以,对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更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现存都有什么(四库全书为何被称为)(6)

说到这里,大家对这两部典籍,就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其中,谁在保护古代文献,谁又在毁灭历史的真实面貌,想必已经明了。

参考资料:

【《庚子使馆被围记》、《明世宗实录》、《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