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的涝池是什么样的(有一种水塘叫涝池)(1)

白水县许道村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于是,在村口,也就是正街道路的东头,便有一个类似浴缸形状的水塘,在关中平原渭北地区称之为涝池。其作用是雨水充足时,将积水排入其中,在天晴时,供村里人洗衣、喂牛、浇菜地等。儿时的涝池把我的记忆一点一点地铺展开来。

一进村口,就能看见左边是涝池,右边是小学。涝池呈东西走向,长约16米,宽约12米,东西两边中间位置各栽着一棵大树。东边是近2人合抱的白杨树,西边是近3人合抱的大柳树,两树高约20米。那时候,听村里人说,这两棵树不能砍,是用作飞机航线呢。不知真假,反正我们不知道,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能犟嘴,如果犟的话,用老人们的话来说,长大了,连个媳妇都寻不下。比如,村里的自能,家里排行老三,眼看40了,还打光棍,就是因为喜欢与人争长论短。我们这些小屁娃懂啥,但一提起媳妇就眉喜眼笑,更不想长大后就寻不下,哪能犟嘴呢。

春天的涝池,没有多少水。由于是死水,没有鱼,也没有虾,更没有乌龟和螃蟹。但不知什么原因,它里有蛤蟆(青蛙)。那个季节,正是产卵的季节,便不停地“呱、呱、呱”地叫着。晚上的村子,除了偶尔有几声狗叫外,就是蛙声一片。我们呢,没事就捉它们来玩。加之,学过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便问它们,你妈妈呢,赶快找去吧。

陕西农村的涝池是什么样的(有一种水塘叫涝池)(2)

雨过天晴,涝池便发挥了它的作用。村民们为了节约用水,舍不得用自家窖里的水来洗衣喂牛,便来涝池完成这两项任务。村里的婆娘女子娃,便把家里的衣物、洗衣板板、棒槌、洗衣粉或者肥皂带上,在南北两侧排开洗衣,边洗边谝,东家长西家短。记得当时讲到村里二娃与老婆正在闹离婚,是嫌她生不出来小子娃(男娃)。一个妇女说,离啥嘛,都快十年了,还离。另一个说,都知根知底的,你知道她的深浅,她知道你的长短,闹来闹去,还不是让村里人看笑话。第三个说,小声点,看,他三妈就在东边洗呢,你们说的都不对,听我说,主要是二娃这几年下东坡煤矿把钱挣了,开始张开了。后来,二娃成功地离了婚,二个女子娃,每人一个。原配媳妇带着另一女子娃改嫁澄城县后,却生了个小子娃。二娃娶了个西川(铜川)女人,结果还是生了个女子娃,听说,把他及家人气日塌了,可是日子还得过活么。

在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天中午,小狗(小名)便约我、牛娃三个人到涝池游泳,其实,就是瞎扑腾。那时天旱,最深处才有一米五,主要是淤泥多一些。不到10岁的我们,想到没想就脱衣服下水。当时,真不知怎么回事,小狗就差点溺水。我们两个吓得不知所措,直喊“救命”、“救命”。一旁经过的牛牛娃(小名,比我们大近10岁),便赶紧下涝池营救。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小狗救上来。叫他把水吐出来,也就平安无事。没有多长时间,佬佬娃听说小狗家有两箱子小人书,便去借了。不知什么原因,遭到了小狗的拒绝。此事在村里传开了,普遍认为小狗没有良心。

陕西农村的涝池是什么样的(有一种水塘叫涝池)(3)

十月份,涝池的水已经不那么温柔,随着中秋一天天的到来,变得有点渗手(刺骨)。这时候,西塬(和我村隔沟的凉泉坡或者段塬)常常有一些二杆子(关中农村人称“没有脑子的人”),在乡镇上的食堂上酒足饭饱后,等赶到村口后,便耍起酒疯来。村里的老人们便骂道,喝你妈的X,不能喝就别喝了,外村的人跑到我们这里丢人显眼。但说归说,有了事,还得帮忙啊。一次,一个西塬的醉汉,喝多了便宜酒或者说是劣质酒,便下到涝池,从东头走到西头,上来后,倒在地上,还在不停地喊热。村口的老人赶紧救治。看了一下,便说要降温,正好赤脚医生也在场,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近,从三木匠家里拿了一块豆腐,贴在肚子上。过了近一个小时,汉子恢复过来,便直喊喝水。村里人给了他些温开水,叫喝了,清醒了。此人便翻沟回西塬了。

冬天到了,涝池结上厚厚的冰。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在上面自由自在地滑溜,就是摔个沟子墩(坐在地上),有厚厚的棉袄棉裤保护着,也不觉得疼。有时,鼻孔里的鼻涕在冷空气的驱使下,自觉不自觉得流出来,顺势用棉袄袖口一擦,时间一长,袖口又黑又亮,此时,冰上的我们反而有几分童真童趣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现在村健身便民广场已经取代了涝池,两棵大树依然挺拔而立,只是有些年轮了。

涝池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

陕西农村的涝池是什么样的(有一种水塘叫涝池)(4)

作者简介:谢鹏斌,男,1978年10月出生,从军十几年,曾在军内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近4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