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获得“零差评”的谍战剧较多,冷丝在这里列举其中的三部代表作品——《潜伏》《黎明之前》和《悬崖》,简要分析一下,到底哪一部最受欢迎?
《潜伏》特别注重人物的塑造,故事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展开。
余则成心思缜密、八面玲珑,面对复杂的环境,处变不惊,步步为营,这是对传统谍战剧人物的继承;而与他的性格有明显反差的翠平,则是全剧的亮点,从一个土气十足的乡下妇人逐渐变身为标准的官太太,她的生活情节中涉及较多的是“学习”——打麻将、学习打扮、学习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生存。
这种对比冲突为两个人的个性塑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剧情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显现空间。
《潜伏》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剧情环环相扣,人物形象也因此显得异常丰满鲜活。
余则成稳重谨慎,左蓝理智机敏,翠平直率且显得鲁莽,晚秋单纯温婉且忧郁寡断,吴敬中老奸巨猾从不失策,李涯愚忠精明且患得患失。
不用多说,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演员充分发挥,通过每个细节的表现,力图展示鲜活的人物形象。
《潜伏》在细节道具的运用上花费很多心思,余则成家进门的门垫,翠平念念不忘的手雷,曾被人嘲笑的鸡窝,随着剧情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门垫上的脚印,细心的余则成得知李涯起了疑心,于是及时采取应对策略;看似让人感觉心惊肉跳的手雷在关键时刻也发挥了作用——翠平被扣押时挽救了非常不利的局面;最大的逆袭要数玩笑一般存在的鸡窝,当余则成被迫离开天津时,他通过鸡窝向翠平传递了重要情报,鸡窝也就成了《潜伏》谍战制胜的关键。
导演巧妙利用细节性的道具与环节,自然贯通,构成谍战剧一大亮点。
在人物设计上,《黎明之前》是以生死兄弟的面目来设置敌我双方的主要角色,以此铺陈故事的脉络,形成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的情节张力。
主人公刘新杰与谭忠恕是经过抗日战争考验的生死兄弟,与谭忠恕一家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谊。
只不过潜伏的我地下组织成员刘新杰是弟弟,是谭忠恕的手下;国民党军情局头子谭忠恕是兄长,是刘新杰的上司。
就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刘新杰开展工作、铲除叛徒、营救同志、获取情报,这一切变得简单了。
该剧前前后后充满了这些惊险元素——侦察与反侦察、考验与被考验,险相环生,惊心动魄。
当然,冷丝也发现,《黎明之前》把重点放在了逻辑推理上,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对人物的刻画,在情节的强势下,人物个性刻画多少有些不到位。
对谭忠恕和刘新杰的兄弟之情的表现,本来应该是个亮点,但看过之后明显感觉描写的笔墨不够。结局两个人的分道扬镳,虽然也有些令人唏嘘,但不够震撼。
《悬崖》令人眼前一亮,它为人们倦怠、漠然的观赏心理涂抹上一丝兴奋与暖意,带来些许振奋与激动。
这真可谓一样的谍战,不一样的《悬崖》。
与很多谍战剧相似又很不一样的是:《悬崖》的故事发生背景选择了北国冰城哈尔滨。
作为谍战故事的背景之地,这座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冰城,魅力丝毫不逊于上海。
无论是浪漫浓郁的异国情调、茫茫无际的皑皑雪原、高耸林立的白桦树林,还是人们身上精致考究的皮衣皮帽皮靴,亦或是俄式、日式风情的别墅与建筑,这些都让该剧从根本上有了别样的风貌,也让这里上演的“明与暗的较量”更加扑朔迷离、激烈残酷。
很多优秀谍战剧在故事上情节跌宕、快速推进、叙事紧凑、悬念丛生的标准,《悬崖》一剧则显得节奏缓慢,缺少强情节,特别是千钧一发的悬念。
求真求实的精致场景,细腻考究的服饰造型,沉稳冷峻的画面色调,内敛从容的镜头运动等等,这种独特的呈现,多少有些颠覆人们头脑中对“谍战”二字的概念,也使得《悬崖》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谍战韵味。
如果从大众化的角度看,《潜伏》无疑是收视率最高的,也是最受欢迎的;如果从悬疑、推理的专业角度看,《黎明之前》最受谍战剧爱好者喜爱;从创新的角度看,《悬崖》能够取得高分。
关于三部剧这样的评价,冷丝猜想,你应该对这个答案感到满意吧?
现在的问题是,你到底觉得哪一部谍战剧更受欢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