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宝、张全同/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在现有设备基础上通过更换专用专件,精梳调整锡林齿密,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单道精梳工艺,并成功生产JC300S紧密纺纱的经验。


关键词:特高支纱;工艺流程;工艺参数;隔距;分梳


目前我国棉纺企业要想大批量生产250英支以上的纯棉特高支纱,需要从棉纤维、纺纱设备、纺纱技术等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下面以我公司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为例,来探讨各工序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点。


1 原料选配

根据纱线的用途,原料选用了美国长绒棉,具体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原料质量指标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1)


2生产工艺流程

FA002抓棉机→FA016混开棉机→FA103双轴流开棉机→FA022多仓混棉机→FA106豪猪开棉机→FA046震动棉箱→A076F单打手成卷机→FA201B梳棉机→FA305C预并→A191B条卷机→A201E精梳机→FA317A并条→FA415A粗纱机→EJM128K细纱机→№21C自动络筒机


3 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及生产措施

3.1 清花工序

清花工序遵循“多松、少打”工艺原则,适当放大各机组尘棒与打手隔距,减少纤维损伤,A076F放大综合打手至剥棉刀隔距由2mm改为3mm,至洋琴隔距由10mm改为12mm,棉卷中的短绒含量由调整前的15.5%降低到12.6%。FA106豪猪打手改为梳针打手,各打手速度采用中低速:抓棉机打手740r/min,FA106梳针打手480 r/min,A076F综合打手960 r/min。成卷罗拉13 r/min,棉卷米重325g/m,卷长设计36米。


3.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长绒棉专用针布:锡林AC2030×01840D,盖板MCHJ46D,道夫AD4030BR×02090,刺辊AT5610×05611。采用“轻定量、柔分梳”工艺原则,在确保纤维得到充分梳理的同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给棉板高度抬高2-4mm(抬高给棉板的效果见表2),刺辊与给棉板隔距在保证给棉罗拉不绕花的情况下偏大掌握,在隔距准确的前提下,确保梳棉机气流稳定,确保短纤维的充分排除及良好纤维的转移。主要工艺速度:锡林420 r/min,盖板281mm/min,刺辊920 r/min。主要工艺隔距:锡林至盖板0.23、0.20、0.20、0.20、0.23mm,锡林至刺辊0.18mm,锡林至道夫0.15mm。

表2 抬高给棉板的效果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2)

3.3 准备工序

准备工序采用“少并合、小牵伸”工艺原则,预并采用6根并合,后区牵伸偏大控制(在1.7-1.8之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纤维伸直度,以利于精梳工序的梳理,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率。采用两道条卷工艺,优选并合数(优选结果见表3)。

表3 条卷并合数优选试验结果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3)

3.4 精梳工序

使用一道精梳,采用“小张力、强分梳”的工艺原则,更换加密顶梳,通过调整锡林针齿排列来增加针齿密度,由大中小针改为小小小针,锡林针齿密度增加到45000齿(对比结果见表4),以最大限度地排除短绒、杂质,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优选顶梳高低和进出隔距(优选结果见表5),高低隔距采用0.13mm,进出隔距采用1.5mm。偏小控制各处张力:给棉张力采用1.093,棉网张力采用1.67。

表4 锡林齿密对试验结果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4)

表5 顶梳高度对试验结果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5)


3.5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采用“慢车速、重加压、小张力”的工艺原则,适当增加摇架压力,防止出现牵伸不开的现象,观察棉网状态,应无棉块、棉束现象。由于精梳条较为熟烂,喇叭口应偏小控制,选用口径为2.0mm的喇叭口。吸风偏小控制,防止皮辊缠花。


3.6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要重点控制牵伸棉结的形成,合理选择粗纱捻系数、粗纱定量、罗拉隔距,优选牵伸元件。粗纱高架在现有高度基础上下降150mm左右,导条罗拉由光罗拉改为沟槽罗拉,使棉条能够积极喂入牵伸区,减少意外牵伸;在能够保证细纱正常牵伸的基础上,偏大掌握捻系数,以降低成纱细节、粗节、棉结,改善成纱条干,捻系数选用109,罗拉隔距10×24×32mm,钳口隔距块3.5mm,集合器改用3.5mm,以增强对须条的集束作用,并防止疵点通过。严格控制好粗纱张力和伸长,减少大小纱之间的伸长率差异。


3.7 细纱工序

细纱车速采用变频控制,使用带前后压力棒的碳纤上销和恒张力吊锭,隔距快2.0mm,PG1 3254轴承钢钢领,采用进口圣拉美钢丝圈,牵伸隔距43×52mm,摇架压力180cN/双锭,后区牵伸倍数1.14。瞬间断头平均35根(420锭),管纱质量指标见表6。

表6 管纱质量指标

最新的纺织技术纱线(单精梳JC1.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6)


3.8 自络工序

络筒的卷绕张力较大,纱线在退绕过程中会造成强力降低,毛羽、细节、棉结增加。因此要尽量减小络筒的卷绕张力,张力电压值1.5/0.5/0.5;及时清除纺纱通道的棉蜡,保持通道光洁滑爽;在不影响成型的情况下偏小掌握各处气压,摇架气压采用0.3MPa。


4 结语

(1)生产特细号纱,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的原棉,质量指标应能够满足生产特高支纱要求。

(2)优选关键性工艺元件,如针布、锡林、顶梳、胶辊胶圈、锭翼、摇架、钢领、钢丝圈、槽筒等。

(3)对梳棉、精梳、细纱、络筒机的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改进,尤其是纺纱通道,要保证足够的光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