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知道复习什么?还能争取的分数,小学三年级课内阅读(二)

三年级语文怎么复习能考100(语文不知道复习什么)(1)

《她是我的朋友》

(1)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迫在眉睫:已经逼到眼睫毛上,小姑娘受了重伤,情形十分紧迫,急需输血。

2、划线部分用三角符号划出动词。从 “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体会到什么?

答:阮恒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手。

(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1、写近义词。啜泣(抽泣)持续不断 (连续不断) 竭力(尽力)

迅速( 快速 ) 掩盖(掩饰 )痛苦( 苦痛 悲伤)制止( 阻止 )

2、在第一段中用 “△”标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思考他此时在想什么?

答:阮恒想:我不能让人看见自己痛苦的样子。

3、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

因为医生安慰他说:“一个正常人献血是不会死的,你放心,不要害怕。”

4、如果你就是阮恒救的那个小姑娘,你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我会对阮恒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位勇敢的人。”

5、我会连。

抽泣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哭泣 常用来形容人低声哭泣。

呜咽 一吸一顿地哭泣。

6、阮恒为什么哭呢?我会在正确的括号内打上“√”。A.他怕打针。( )B.医生的针刺疼了他。( )C.他以为自己要死了,医生会把所有的血抽出来给那个小姑娘。( √)

7、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

答: 我会说:“一个正常人献血是不会死的,你放心,不要害怕。”

8、这个文段选自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读了课文,我认为阮恒是一个这样的男孩:阮恒是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有爱心、坚强的小男孩。

《七颗钻石》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罐子的变化及相应的原因:

木头水罐 ( 银水罐 )(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给( 小狗)喝 给( 小姑娘 )喝 给( 过路人)喝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为什么?

答:因为她认为过路人比自己更需要喝水,虽然自己也想喝水也渴极了,但是仍然把水递给了过路人喝。

3、读了课文后,你喜欢这个小姑娘吗?说说你的原因。

答:(1)我喜欢这个小姑娘。(2)因为小姑娘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4、水罐不断地变化,越变越好,你认为是什么让它变的?

答:水罐不断地变化,越变越好,因为小姑娘用爱心来对待生活,这是爱心的神奇力量。

5、这个文段选自课文《七颗钻石》,作者用它做题目的目的可能是:钻石象征美好心灵,永恒的爱心,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一面五星紅旗》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 chǔ chù )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

我犹( yóu róu )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地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jīng jīn )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 chōng chòng )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 zhuǎn zhuàn )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 ? 交换吧。”老板冲(chōng chòng )我打着手势 。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 突然,我摔倒在地上,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1、这个文段出自课文《 一面五星红旗》。(1分)

2、把文中带点字错误的读音划去。(3分)

3、把画横线句子中表示“我”的动作的词语写下来(2分)犹豫、解、展开、

4、从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惊讶(惊奇 )注视(凝视)

仍然( 依然 )处境( 情况)惊奇( 惊讶 ) 凝视( 注视)

趔趔趄趄( 踉踉跄跄 摇摇晃晃)

5、为什么说“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答:因为五星红旗依然保持着它的庄严,表达“我”对国旗热爱的一片赤子之心。

6、“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为什么“犹豫”了,“我”想了些什么?

答:因为作者拿不定主意,究竟是挨饿还是换面包,作者在想: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能交换,我宁愿饿死也不换面包。

7、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答:“你真是一位爱国的人。”

9、读了这个文段,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4分)

答: 我体会到了:这名学生非常热爱五星红旗,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来换面包。从中看出“我”的爱国热情。

《卖木雕的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 夫人 , 您买一个吧!”

“啊, 不 , 路太远 , 这个太重 ……” 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 ?” 那少年望着我 , 猜测道 。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请用“ ”划出描写“我”喜爱象墩的句子。

2、请用曲线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给1、2、3、自然段补上标点符号。

4、为什么“我”会语无伦次?

答: 因为“我”太喜欢象墩了,但却因携带不便不能买,太难选择。

5、少年在确认“我”是中国人后“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他遗憾 没有把那个象墩卖给“我”这个中国人 ;“我”也遗憾 不能买那个象墩带回国 。

6、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如果“我”不是中国人,他还会遗憾吗?

答:(1)因为少年觉得中国人是他的朋友,所以为“我”没有买到象墩而感到遗憾。(2)会。 或不会。

《西门豹》

(1)

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 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 河伯是漳河的神 ,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 , 把田地全淹了。”

1、这两段话选自《西门豹》。

2、理解词语:提心吊胆: 非常害怕、担心。 面如土色:形容害怕得连脸色都变了。

3、文章是按事情发展 顺序写的,我会在第一段里找出四要素: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漳河边上的邺 人物:西门豹 事件:西门豹问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4、可以看出这地方很穷的两个词语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5、用直线划出这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 答: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6、(1)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改成被字句)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田地全被淹了。

(2)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改成反问句)

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难道不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吗?

7、从这两段话里,你看出了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答: 注意观察,善于调查研究。

(2)

西门豹说 :“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 ,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它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选词填空。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西门豹(不但)破除了迷信,(而且)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邺年年获得好收成。

(2)(因为)铁罐已完全氧化,已不复存在,(所以)人们再也找不到它了。

2、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就送去。”正确的理解是( C )

A 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

B 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时间。

C 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

4、“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请你们去催催吧”,西门豹对这些坏人太有礼了吧,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 表面上是客气有礼,实际上是借机严惩他们。

5、用“ ”划出描写官绅们害怕的句子。为什么官绅会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答因为官绅头子投下去了,他们害怕轮到自己被投进漳河,投下去就没命了。

6、从西门豹的做法和巫婆、官绅们的种种表现,老百姓都明白了 河伯娶媳妇是假的,巫婆他们是在骗钱害人 。

7、你认为西门豹在漳河边上的做法妙在哪里?

答: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迷信破除迷信,让人们在事实面前醒悟过来。

8、西门豹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答: 我会对他说:“西门豹大人,你真是有胆有识,智慧过人,你的办法实在太妙了,同学们都对你拍手称赞。”

《女娲补天》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文段选自 《女娲补天》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燃烧( 熄灭) 安全( 危险) 稀(稠) 缓慢(立刻)

3、分别用“ ”“﹏ ﹏ ”划出女娲找石和炼石的句子。

4、这两段话主要讲 女娲不怕困难,冒着危险,炼石补天。

5、用“△”在第二段中找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作词。

6、看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答: 我心里想:女娲真伟大,为了人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炼石补天。所以,对于这个美丽的地球,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算是对女娲的报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