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代的影视作品,就绕不过李翰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清宫三部曲”即:《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和《一代妖后》。

由于电影是在故宫、避暑山庄、清东陵等地实地取景,所以比后来的粗制滥造之辈也更有历史感和代入感。

该电影的艺术顾问朱家溍先生就曾经指出过,在同治皇帝登基时太和殿广场两侧跑马和皇帝的九龙曲柄伞盖用的不合礼制。除此之外电影中也还有一些缺憾之处,如果能够弥补的话,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就更完美了。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1)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同治皇帝登基

秀女群体中的主子和奴才

《火烧圆明园》自然离不开慈禧太后,电影在入宫之初介绍玉兰儿(按电影说法称呼,学术界对于慈禧的乳名各有争议,下文统称:慈禧)一节中,旁白讲到:皇帝每三年选一次秀女,由内务府承办···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家闺秀才有这样的特权。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2)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八旗选秀

满蒙汉八旗秀女的选拔是由户部承办的,由该秀女所在的旗进行上报、排序后,由紫禁城神武门带至顺贞门内,按照五人一组由皇帝进行验看,看中的留牌子,看不中的撂牌子。这样产生的秀女是作为皇帝的妃嫔充实后宫的。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3)

上图_ 清 内务府制楠木腰牌

慈禧的父亲到底是几品官?

在很多书籍中,提到慈禧的父亲,不知是有意忽略还是为了污蔑慈禧的出身,往往会说其父亲是一个芝麻大小的笔帖式。但是在电影里,在进宫等待验看的过程中,出身于满洲镶蓝旗的年轻慈禧却说自己的父亲是候补道员,那么这个道员是个什么官职呢?

可这里就有问题了,明明规定只有八旗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女才有资格选秀,可慈禧自己却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四品道员,还是个候补的,这就与前文所说的三品的条件冲突了。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4)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慈禧说自己的父亲是候补道

而最重要的是,咸丰元年慈禧选秀女的时候,她的父亲惠徵并不是候补道台,而是实打实的山西省归绥道道员(驻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其下属有七个直隶厅,全面分管旗民蒙古事务、分巡归绥道、兼管归化城等处税务的实缺,后在咸丰二年慈禧入宫前夕又被转任安徽省宁池广太道的道员,从边远之地迁到了安徽富庶之地。

至于所谓慈禧印证了叶赫那拉就剩一个女人覆灭爱新觉罗的传说,则是无稽之谈,就算牵强附会、言之凿凿,断送祖宗江山的也是另外一个叶赫那拉,慈禧的亲侄女隆裕太后。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5)

上图_ 太平天国运动

选后妃侍寝的牌子是绿色的

在剧情中入宫之后的慈禧,因为叶赫那拉灭亡爱新觉罗的预言,所以备受冷落。因此咸丰皇帝每天翻牌子,选后妃侍寝都没有慈禧。慈禧只能是在夜里坐在皇帝寝宫的台阶上,看着别人被抬到皇帝的寝宫,暗自伤神。

而且侍寝的牌子颜色和名字也统称“绿头牌”,这一听名字就知道牌子的头部是绿色的,所以这里粉色的牌子的表现是错误的。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6)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粉色头牌

至于为什么把牌子做成粉色,可能是为了表现皇帝与后妃生活的“旖旎”,又或者是根据清代《啸亭杂录》中的记载:“定制:凡召见、引见等名次,皆用粉牌书名,雁行以进···”。

但是此处的“粉”指的是在削好的30厘米长3厘米宽的竹片或者木片上,涂上白色的底,这样方面书写,而且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7)

上图_ 晚清大内带刀御前侍卫

入夜后门禁森严的后宫

更值得一提的是,慈禧躲在皇帝寝宫外偷看别的后妃被太监们用锦被包裹匆匆抬到皇帝寝宫,这样的呈现是不符合当时紫禁城的门禁制度的。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8)

上图_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光绪十年(1884)武英殿刊本

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记载,从康熙一直到道光皇帝对于紫禁城内的门禁制度都作三令五申。就在咸丰元年六月初五,皇帝又重申“禁门重地,理宜严肃”,基于皇家安全的考虑,不准外人进宫,不准晚上宫中锁门后出入。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9)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英法联军拍卖圆明园文物

被烧毁后的圆明园还有什么?

既然电影名叫《火烧圆明园》,自然咸丰仓皇离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是电影的重头戏,由于拍摄期间圆明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残迹,所以李翰祥导演花费60多万元重新搭建了实景的拍摄场地,最后一把火烧掉了。

但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的最初模样,并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断壁残垣。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10)

上图_ 《火烧圆明园》剧照 圆明园大水法

在同治皇帝亲政后,曾经想要将圆明园修缮,作为慈禧颐养天年的地方,但是因为耗费过大,被大臣们劝阻了。试问,如果圆明园真的只剩下大水法的几根石柱子,又怎么可以说是修缮呢?

以现存的大水法遗迹为例,这处遗存属于圆明园中西洋楼的一小部分,当年的西洋楼是仿照西方凡尔赛宫等处修建的,均使用大理石等石材建造,所以并不容易被烧为废墟。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11)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12)

上图_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

被多次劫掠的圆明园

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的又一次劫难是1900年,当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对其进行了再次劫掠,到了民国时期,由于逊清皇室无力管辖以及各方军阀竞相登场,谁掌握京城的大权,都会打圆明园遗址上那些当年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的珍贵建筑材料的主意,将它们运到自己的私宅装点门面。

火烧圆明园电影与史实不符(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火烧圆明园)(13)

上图_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

当然上述的这些资料并非是为了给英法联军洗白,毕竟他们才是祸首。但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也使得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遭受了无尽的劫难,成为如今的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