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篆刻艺术最大的创见是明确了刀法的作用,其中最为流光溢彩的是切刀法的成功运用。切刀法是指刀杆竖立后向前向下顿切,将碎切形成的线段串联成较长的线条,刀势起伏上下,次第相接,形成刀痕间的崩解与融合,产生出繁复多变的金石韵味。

切刀法开创之初,也正是受到了古代碑石这种残泐漫港之美的启发。循着这种思路,他首创以碎刀短切形成峭折劲辣线质的独特刀法,就好似运笔挥毫所形成的点画振动,线条边缘自具一种锥画沙般的独特质感,洋溢着浓郁的笔墨情趣。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1)

《元春》

如其刻《元春》一印,运刀沉稳清健,刀锋紧通笔线边缘,缓缓碎切,线条松动灵活,断续粘连一任自然,这种以碎切形成的点线,明显地带有犀利、苍劲、朴拙的视觉特征,强化了刀法的作用,为后来浙派印风以刀立派开启了先河。

浙派印风以丁敬为首,他在清初印坛因循守旧、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以过人的魄力和卓绝的学识,借鉴朱简碎刀短切的用刀技巧,身体力行,多方探索,一扫文、何以来积聚的种种陋习,以切刀法卓然立派。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2)

敬身

丁敬的切刀法用刀幅度较小,表现得较为含蓄,如其刻“敬身”朱文印,线条总体在圆融流畅中微带凝涩,是以冲中带切的细微刀法进行塑造的,这就比文彭类别刮得极其千净的圆朱文线条更具笔情墨韵。

丁敬而后,蒋仁、黄易等也皆以切刀法名世。由于各人所参悟的心得体会不尽相同,因此,同样以切刀法表现出来的印风也不尽相似。总体说来,都与刀锋顿挫下切的长短、指腕运力前压的轻重,以及刀刀切入角度的偏正等有关。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3)

妙香盦

刀锋顿挫下切较短的,刀与刀之间的痕迹就较连续,如蒋仁刻“妙香盦”,线条典静凝重,用刀虽然执锋切进,但起伏动作不大,表现得较为简练,故印风显得古雅醇厚;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4)

庵罗盦

刀锋切人较长的,显现的刀痕就较支离,如陈鸿寿刻“庵罗盦”,线条波磔涩进,恣肆跌宕,用刀雄健苍劲,不拘小节,印风显得峻利爽辣。指腕运力前压的轻重,决定了锋刃入石的深度,体现出线条边缘的残损程度。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5)

钱唐吴风藻诗书画印

运力较重的,残损较多,如钱松刻“钱唐吴风藻诗书画印”,刀锋深入后隐于线条中腹,笔道间刀痕互相挤撞,多有破碎糜烂处,线条因而显得浑厚,印风朴质高华;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6)

草堂近卜约帝邻

运力较轻的,线条细锐,刀锋多见,如赵之环刻“草堂近卜约帝邻”,刀风劲逸轻灵,神秀蕴藉,以浅切徐进流露出清新渊雅的意趣。刀刃切入角度偏正,塑造出线条的圆初与厚度。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7)

龙尾山房

角度较偏的,线条秀逸灵动,如奚冈刻“龙尾山房”执刀略侧,以偏得势,随线条宛转而徐徐施刀,线条细劲含筋,因石料崩脱产生的几许断点,更为印面增添了一种疏朗飘逸的气息;

篆刻基本刀法演示(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8)

仇震字静夫书画之印

角度较正者如陈豫钟刻“仇震字静夫书画之印”,纯以中锋入石,执刀破阻而进,向两侧摩荡,故线条边缘略有残损,印风显得简朴苍劲。

切刀法提供的形式美感极其丰富,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刀法起到了模拟笔法的作用。通过拟笔,将书法笔墨特征转化为篆刻语言,甚而更有笔墨所不能达到的金石韵味,为刻艺术芥纳须弥、散花成锦的方寸世界,增添了美不胜收的绚丽色彩。


对于“切刀法”有疑问或新的见解,欢迎各位书画印友留言交流。

更多资讯可百家号,淘宝,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搜索:牧心印社

请问篆刻可以自学吗?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刀法篆刻初学者入门技法:执刀与运刀谈篆刻的发展与别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