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1)

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2)

去四川游峨眉上青城进九寨拜乐山大佛

来巴蜀观都江踏三星寻武侯览花径草堂

————————————

一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巴蜀胜境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确,提到四川、重庆,峨眉、青城、乐山、九寨、三峡、歌乐山,哪一个不是游客所向往的地方。所以历来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更为难得的是,巴蜀一带作为西南地区开发较早的地方,先秦时期就已经建立了蜀国、巴国,天府之地,人杰地灵,无数的文化古迹,足以吸引后人瞻仰的目光。

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3)

翻开中国文学史,四川籍的文学家数不胜数:

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扬雄,西晋文学家李密、陈寿,唐代大诗人李白、陈子昂,著名女诗人薛涛,北宋文学家“三苏”及诗人苏舜卿、诗人画家文与可,明代诗人杨慎(杨升庵)……

但是,著名散文家余秋雨也说,成都的名胜古迹,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游子的遗迹。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历来是各王朝的大后方,同时又是边防重地,所以朝廷外派到此的官员比较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北有峥嵘崔嵬的剑阁雄关阻隔关中,东有水急滩险的夔门三峡隔绝江南,于是,巴蜀又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贬谪、流放官员的理想之地。这里又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

唐代诗人王勃、杜甫先后客居蜀中,游历巴蜀多年;王维、刘禹锡、高适、岑参、李商隐等诗人先后在巴蜀任职;五代诗人韦庄曾重修杜甫草堂;宋代诗人黄庭坚、陆游、范成大也在巴蜀留下了足迹……

于是,作为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巴蜀成了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多年来,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三苏祠、李白祠堂、白帝城都模糊地出现在我的梦中。终于,十多年前,有机会能三次游历重庆、成都及周边名胜,饱览秀美河山,瞻仰先贤遗迹,好梦终圆。

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4)

配图

2004年,七月流火,但三峡上的江风掠过脸上仍是燥热无比。

这是一次不可复制的、绝版的旅行。我们所乘的“江山一号”游船,由宜昌起航上溯三峡,经葛洲坝,到达三峡大坝。等待游船“爬”船闸的几小时中,我们登上了大坝一侧的“185平台”。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瞰,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感受到大坝的高度。三峡大坝当时水位虽只有145米,但也可领略到“高峡出平湖”的感觉了。

多年后,当你在水位175米的三峡中穿过时,你甚至感受不出水位升高30米的变化,你同样会感叹三峡的壮美。只是,你将错过了本色的白鹤梁、张飞庙、石宝寨、白帝城、丰都鬼城等等众多古迹了。不过,你仍可以吟诵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回味着巫山神女的传说,感受神女峰的巍峨神奇;如果恰逢深秋,你仍可以体会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空旷寂寥。只是虽然巫山依旧高耸,枫叶依旧红艳,但眼前的高峡平湖中,长江已经不再如千年以前汹涌,已经没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5)

配图

历史教科书为我们展示的历史,看似一部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史,其实本质上仍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历史。“人定胜天”,貌似一句狂言,但从哲学理念上来说,其实也可以称为真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可以使高山低头、江河改道甚至绝流正是明证。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只要人类还存在,人类创造出的文明必将永存。三进巴蜀,我曾两度游历了朝天门、白公馆、渣滓洞、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也曾在三峡、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驻足。相对于它们,我只是匆匆过客。而相对于宇宙,它们也只是沧海一粟。三峡的变化有目共睹。三峡库区黄陵庙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功绩,禹王殿里三十六根楠木立柱上,还保存着1870年水平一致的长江巨大洪水的痕迹,岷江上游的茂县叠溪海子,这个长达12公里的巨大堰塞湖,也见证着1933年8月的7.5级地震。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给自然和人文景观带来的巨变仍历历在目。三星堆遗址不过三五千年的文明史,都江堰也不过两千多年。也许久远的未来,这些自然或人文的景观将不复存在,但巴蜀大地上遗存下来的千古文化仍会永存史册,大禹、杜宇、白帝、李冰、诸葛亮,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苏东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仍会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熠熠生光。

无情的天灾、无法遏止的战乱及威力无比的现代化机械,可以毁灭世间万物,但人类的思想,将永垂不朽!

于是,游历于巴山蜀水,面对那些为世人称道的奇山异水,我更喜欢把它们当作一些历史文化符号,凭着我浅薄的积淀和愚钝的感知力,去触摸那些千百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知着先贤们曾经留下的余温;去闻嗅那些也许翻修过多次的一亭一台,一楼一阁,辨识着可能还没消散殆尽的书卷余味。

于是,我的几次巴蜀之行,虽然都是和同事、朋友组团而去,却常常落得我孤独寻觅。

也许,今后我也将是一个孤独的寻觅者。

‍‍

历史上的福星观对联(循着一幅对联看尽巴蜀胜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