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钱就可以看到博物馆里的展品(在大藏品里看)(1)

■《海丝辉煌,湾区华章:作为外贸商品的广作》展览现场

不用钱就可以看到博物馆里的展品(在大藏品里看)(2)

■广彩绘斗鸡图碟

不用钱就可以看到博物馆里的展品(在大藏品里看)(3)

■广绣黑褐平纹绸葡萄蓝鸟牡丹纹大披巾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有一批以广州象牙雕刻、广绣、广彩等门类为代表的广州工艺品(简称“广作”)。日前,记者从该馆获悉,值“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该馆精选“广作”馆藏50余件,策划了《海丝辉煌,湾区华章:作为外贸商品的广作》展览。展览自2023年5月13日开始与公众见面。

该展从牙雕、广绣、广彩三个主要角度进入,聚焦“贸易”,梳理了代表性“广作”商品的历史脉络,呈现“广作”文化精髓,期望能启发公众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提供助力。

“广作”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的海上贸易传统,曾从粤港澳大湾区启航,走向世界。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8至19世纪以来,广州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城市之一,“广作”承载着全世界向往的东方审美,随贸易航路畅销全球,其生产、经营和出口推动了粤港澳地区港口城市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作”各行业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迅速恢复,它们一方面借助广交会再度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广彩、广绣大披巾等代表性“广作”商品在港澳地区生产或转口外销,经久不衰。

展览中,一件“广绣黑褐平纹绸葡萄蓝鸟牡丹纹大披巾”(1840-1850年),是2019年佛山市顺德区广绣庄刺绣品有限公司捐赠。它采用典型的1840年代流行图案,中间的十字架空白区有后加的小鸟和小花纹饰点缀,又与1850年的流行款式接近。大披巾原是南欧传统民族服饰。从清代至今,广州地区的刺绣工匠持续为西方市场制作此类披巾,成为广绣中十分重要的实用品类,见证了外销广绣的繁荣。尤其在西班牙等地,广绣大披巾已融入当地文化生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大量以身披大披巾的妩媚女子为主题的人物油画;盛大庆典场合或跳弗拉门戈舞蹈时,人们也习惯选用大披巾;直到今天,西班牙庆祝新春之始的传统节日中,大披巾仍是不可或缺的衣饰,西班牙皇室成员在国事场合亦常用大披巾。

一件广彩绘斗鸡图碟(1950-1960年代),则是香港粤东广彩瓷厂产品,为古巴湾京豪华酒家定制,受广州广彩业的花式及市场偏好影响,采用了流行传统花式“斗鸡”图。应市场化需求,粤港澳三地广彩,均继承发扬了清至民国广彩的传统花式和工艺,它们不仅在这些方面同根同源,而且在产业发展上共生共荣。“随着广州市织金彩瓷厂借助广交会的平台壮大,内地陶瓷业恢复、振兴,作为转口港的香港亦发展起本土瓷业,并带动澳门瓷业一同繁荣。改革开放后,港澳瓷业陆续至内地设厂,形成港澳接单、内地生产的共荣格局,粤港澳广彩至1980年代均有飞速发展。”(通讯员谭倚云)

(本文图片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