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巷是大拆大建还是保护原有风貌进行保护性建设?那么保持原有风貌改造的度又在哪里?多方意见纷呈,争议较大。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的专家们积极参与其中,献出自已的智慧,提出对山城巷项目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增添新的时尚元素并保持原有风貌改造,于是有了山城巷的现在,已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5月22日,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以下称专委会)2021年年会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 90余位来自各行业的专委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名城保护实践成果与经验。 三峡博物馆馆长,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程武彦主持会议,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作年度工作报告。

关于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当好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

专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近两年来,专委会积极参与涉及历史建筑申报、保护和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规划、设计评审、咨询以及现场跟踪、服务、顾问等工作;密切配合传统村落的推荐、评选、评审,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参与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修复、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咨询活动。

两年来,专委会委员单位承担了大量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任务,得到各方的认可和表彰。如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山城步道、十八梯、山城巷、马鞍山、磁器口、金刚碑等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街区。

关于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当好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2)

专委会指导下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在2020年公益项目“历史文化地标展示项目”荣获中宣部等颁发的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团中央等颁发的2020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志愿者服务总队总干事吴元兵荣获2020年度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年会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筑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孙慧就《开拓创新 笃行致远——近年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实践及思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田琦就《基于公共空间营造的乡村 ”活化”实践》等话题,向与会专家、委员汇报交流。

关于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当好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

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表示,专委会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特色鲜明、生活宜居、环境优美、风貌良好等标准,主动服务乡村、乡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结合城市更新,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北碚区金刚碑,渝中区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南岸区龙门浩老街二期,江北区洋炮局等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参与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咨询、评审和验收等工作,为进一步彰显重地域特色,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上,现场向8位新委员颁发证书及向新委员单位授牌。

关于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当好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4)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