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常常称老虎为“大虫”。在古代民间和影视剧中也有类似叫法,比如在“水浒传”中: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作)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老虎的雅称是什么(老虎何以称大虫)(1)

武松与酒家口中的“大虫”就是老虎。那按照这样的称呼说,老虎是虫子吗?为什么要称“虫”?

虫,现在指昆虫或类似昆虫的小动物。但古代常以虫指含人在内的一切动物。《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裸)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可见古人把“虫”分为“有羽之虫”“有毛之虫”“有甲之虫”“有鳞之虫”“倮(裸)之虫(即无羽、无毛、无甲、无鳞的动物)”五类,分别以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圣人为首。老虎属“有毛之虫”,又是百兽之王,称之为“大虫”,其理可通。唐人避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讳,忌说“虎”,“大虫”便流行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