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校的校址,前身为历史悠久的“穆如”学校旧址。王穆如是三河县第一中学的前身“穆如学校”创始人。

三河一中学校校长(三河县现代学校创始人)(1)

——王穆如其人

王穆如(1889—1946.11),名槐清,天津市宝坻区刘家台人。

王穆如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少年聪颖,13岁考中清朝最后一科秀才,被誉为“神童秀才”。

废科举后,王穆如曾到通县洋学堂(通县师范前身)就读一年,随即从事教学。后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学习一年,因生活拮据,遂肄业辍学,携家眷到武清县河西务完全小学,成为该校第一任校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消息传来,王穆如远离妻子,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失败后,王穆如到蓟县师范学校任教导处主任。

1933年1月,长城抗战后,王穆如到蓟县保安队当了一名抄写文书。1934年保安队调三河驻防,王穆如随队来到三河。1935年,保安队调防陕西,大队长几次劝其随同前往,但均被王穆如拒绝。他看准了三河的山水人脉,相信能在三河立下脚跟,得到发展。

1935年至1945年,王穆如在三河先后举办了中等函授学校、穆如学校、县立中学。

1946年11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三河县城,王穆如随我地方部队撤退,途中亡故,被安葬在县城北关的一块墓地。

——创办穆如函授学校

1935年,三河县内还没有一所中学。面对教育上的这种落后状态,王穆如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填补这个空白。

这年,三河县教育局开办“三河县小学教师暑假训练班”,王穆如找到教育局毛遂自荐,被有偿聘用为教员。

借讲课的机会,他向大家宣布说:我要成立一所函授学校,暑假过后,凡愿意参加者每月都寄给教材。暑假一过,小学教师们都参加了他的函授学校。小学教师函授学校的成立,为下一步创办面授学校打下了基础。

之后,王穆如私人办学的请示获得河北省民国政府教育厅批准,函授与补习并举,学校命名为“三河县中等穆如函授补习学校”。

办学期间,王穆如找到地方两位士绅吴树嘉、王俊升,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成立学校董事会。

开始时,只有五个学生,校舍就在城内甘石桥上边租的老舒家的两间厢房。补习学校授课以算术、国文两门为主,逐步设置了中学所需的历史、地理、生理及音乐、美术等课程。因为学校所授的是中学课程,所以穆如学校也称之为穆如中学。

补习学校的校长、教师及行政管理统由王穆如一人担任。王穆如的夫人管后勤,负责管理和照顾学生的生活。第二年,补习学校学生发展到十几个人。原来的校舍矮小而狭窄,不够用,就搬到南门里的蔡家大院。

穆如中学的学生进步很快,不到两年,王穆如曾两次送学生去投考通县师范(京东各县的最高学府)。结果,考初中的、考师范的,全部考中。消息不胫而走,学校名声大振,享誉京东八县。蓟县、宝坻、平谷等县的青少年也慕名而来。

——穆如学校几易其址

租赁民房办学。1935年,穆如学校创办之时始,由于师生人员少,学校在城内甘石桥上旁边,租赁一家舒姓百姓家的两间厢房,讲授初级中学的课程,由最初的数学、国文,逐步增加了史地生和美术、音乐等课程。

搬迁蔡家大院。1937年,随着入学学生的增加,又搬迁到县城南门里的一家蔡姓家大院里,院落为四合院,宽裕的正房、厢房和倒座房,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来校就学的学生大增,蓟县、宝低、平谷等县的青少年也慕名而来,学生一下增加数十人。

搬迁北关当铺。学生人员的激增,学校有接着搬到北关贺家一处当铺办学。王穆如亲自带领学生除杂草,修教室,建球场,开菜园,栽花种树。不到两年,杂草丛生、一片破败的院落改造成为环境幽美的校园。学校扩大为教室3个,教师6名,学生达百余人。

迁址县第一工厂。1940年,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经三河县伪政府批准,穆如学校再次搬迁到清乾隆年间(1760年)至民国二十把年(1939年)时期县成第一工厂处。为现第一实验中学校址处办学,仍称为“穆如学校”。1943年初,三河县伪政府教育科在西关药王庙建立公立“三河县初级中学”。1944年下半年,县立初中与穆如学校合并,改称“三河县立中学”。王穆如被委任为三河县立中学首任校长。

学校东迁至玉田。1945年,中国共产党十四专署与王穆如联系,要求把学校与专属建国学院合并。王穆如欣然接受。这一年11月,“三河县立中学”迁至玉田县,完成校院合并。

原址建立平三联师。1949年,建国后的三河县人民政府在“穆如学校”原址建“平谷三河联立师范”。1952年兼招两个初中班,1953年师范班全部毕业。

校址建立初级中学。1954年,“平三联师”改称“三河县第二初级中学”。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开始招收2个高中班没发展成为完全中学。并附设2个中师班、2个初师班、2个速师班、2个幼师班。年底,三河县与大厂回族自治县一起并入蓟县,学校改称蓟县三河中学。

1961年,办学规模进行调整,各师范班毕业后不再续招,学校成为初中4轨、高中2轨的完全中学。1962年,三河从蓟县分县后,改称三河县城关完全中学。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校名改称“东方红中学”。1968年8月,工宣队进入学校,成立学校革委会。在校三届学生全部离校。新招收二年制高中、初中各4个班。1977年底,取消校革委会,撤出工宣队,恢复原来的领导体制。

1978年12月,校名改称“三河县第一中学”,并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1993年3月,三河撤县建市,校名更为“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1997年9月,三河一中迁至城区西北部新址。1999年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通讯员:张德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