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石

其实我是不明白,为什么30多年来,有些人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好像之前的中国教育多么没素质、多么不全面,多么死读书,多么差劲似的。

中国古代提出的“君子六艺”,和现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引进的“素质教育”“贵族教育”相比,一点不差,不知道有些人盲目崇拜广告是出于什么心理。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1)

在中国,“六艺”之说有二,一指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一说,“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我本人,当然是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当然,“六经”如果能读通、学会也真神人也,佩服得很。

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教育,除了知识教育外,还包括各种艺能的训练。我用直白的现代汉语简单介绍下:

1、演礼的技能:重大仪式的动作和规范。

2、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德育和社交礼仪教育;懂一门或几门乐器,如古琴、笛子、洞箫,要会固定的曲目;言谈举止合宜;要会重大仪式的动作和队列队形表演,比如方阵集体舞、剑舞等。棋艺也算乐科。

3、射箭的技能:主要是原地射箭,现代就是打靶射击。骑射一起的是好手。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2)

4、驾战车的技能:古代的马匹相当于现代的汽车,战车相当于现代的坦克,如果现代人按这个标准去学习,不仅要会开车,还要学一学开飞机,同时具备基本的军事常识,和当小队长、中队长甚至大队长的能力。

5、书写的技能:识字和书写;要会各种书法,包括绘画。如果是现代人,除了提笔写字,还包括计算机、手机的基本操作。

6、计算的技能:首先是要会算术,比如乘法表、勾股定理;还包括天文地理、水文堪舆等等。

当然一般的读书人懂个算术、再学点天文地理知识、看懂舆图(地图),就很厉害了。像传说中的李淳风制定麟德历,可以计算出日食月食的发生时间和时长;袁天罡可以推算出河流的水文变化,实在是神乎其技,高数好得让多少研究生博士汗颜。这等奇人异事,是六艺技能掌握的锦上添花。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3)


所以古人的教育是重视全面发展的。纵然君子谦谦,也必须文武双全。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跳舞。

这话是我说的,我承认。

小时候听评书,全能的世家子弟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一个不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要长相俊美,细腰乍背,气质不凡。当时不觉得这要求有多高,还以为是标配。二三十年过去,才发现这就是最标准的“精英教育”,这种教育出来的优秀者,想不是栋梁之才也难。

这也是我们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梦想。即使不那么全面,也知足了。目前看,能得到这种全面教育的,好像也就是什么总统的外孙女、皇室的娃娃了。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4)


掌握君子六艺兼通特殊技能者,乃世间奇珍。

在宋代和宋代之前,学习君子六艺的男男女女都是生龙活虎,特别会玩的,有些甚至闪瞎我一双钛合金老眼。

我以为曹子建的游侠梦、陶渊明的养花种田、李白的仗剑走天涯,就是学习“君子六艺”的古代文人们最个性的体现了,实在是被无知限制了想象力。

北宋的文化人是最擅长玩乐的,而且都是不猥琐低级的。什么马球,捶丸,蹴鞠,投壶,虽然和现代马球、高尔夫球、足球、掷飞镖不同,但放在当时那都是国际最高水准,比唐代人玩得溜,可能比现代人也玩得溜。比如我看了几眼《丸经》,竟觉得老虎伍兹也不过如此。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5)

只是到了南宋之后,烽火连天,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读书人减负使命,保家卫国,共赴国难。(汉奸卖国贼除外)

不过,文化人们的创造力更强大了,这点跟春秋战国、民国时期差不多。

这个盛极而衰的朝代,给了中国读书人最珍贵的剪影——文人可以带兵打仗,如范仲淹,辛弃疾;武夫可以写出壮美华章,如岳飞;纤纤弱质也可以拥有强大的豪放,如李清照。

除了能文能武治国安邦之外,他们还都会其他六艺之外的“绝活”,如苏东坡的饭菜,李清照的“赌技”,陆游大师的谈恋爱~

教育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空谈素质教育)(6)


审美错乱的年代,被强制读死书,六艺也就没落了

到了明代,君子六艺开始逐渐没落。明清话本中,一说哪个书生风流俊俏,就形容说“美若女子”。实在是不理解,这审美错乱呀。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射箭御马驾车是不用指望了,做文章也被强制性八股,健康的机体逐渐萎缩,聪明的群体也就开始沦落。

到了清代,猪尾巴的发型难看至极,没有了美,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初期,民间甚至不允许存有武器和学习武术,尽管江湖人一直存在,但江湖与读书人不同路。

君子六艺,渐行渐远渐无书。以至于洋枪洋炮炸开国门,中国人群体性地怀疑起自己的教育来。

请注意,是怀疑,而不是反思。以至于到了现在,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仍然以为“素质教育”是舶来品,奉为圭皋,是教改之路。


木石感言

所以,我真得好喜欢“文化自信”这个词,同时希望在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教育也能自信起来。不要神经质,不要乱吃补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也许可以好好读一读什么叫“君子六艺”。同时,不必生搬硬套,不必过于教条,尝试与现代化结合,走出一条中国教育的特色之路。

中国,应该有这个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木石原创;转载请标注“木石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