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子

《误杀2》豆瓣评分开分6.2,现已跌至6.0。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圆《误杀1》的意犹未尽而去的。

其实你若细细品味,看到了这11处细节,才算看懂了整部影片。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

“误杀”

第一部中的李维杰杀了督察长的儿子,“误杀”体现得很明显;《误杀2》则是对“误杀”这一IP解读得比较隐晦:

其实男主林日朗不被人相信,就是一种误杀,而且是被多人、多次误杀。

第一个是记者李安琪的误杀

林日朗为救儿子,先是找到记者李安琪,但被拒绝了。

如果李安琪肯相信他,帮忙报道,林日朗就能得到宝贵的众筹机会,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了。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2)

第二个是医生达马的误杀。

好不容易等来了心脏资源,中途被抢走,达马医生据理力争也没结果,还告诉了林日朗真相,林日朗希望破碎,心如死灰,内心已经被杀死了。

如果他不告诉林日朗的话,生命的“导火索”也不会这么快被点燃。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3)

第三个是市长龙丹的误杀。

就因市长的一句“我要我儿子活”,所有人都为他卖命,好像只有他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命就不值钱,不惜抢走属于小虫的心脏。

如果市长是位好市长,一心为人民服务,他就不会以牺牲他人,来保全自己儿子了。

市长误杀了小虫,也就相当于误杀了林日朗。

尤其是市长最后的坦白,直接造成了林日朗的第4次被误杀。

因为PlanA失败,只能执行PlanB,这一次,是绝命误杀。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4)

“PlanB”

影片中出现过一次“PlanB”,其实这才是林日朗真正的目的。

劫持医院,制造混乱,威胁警方送来心脏,只是表象,他明知此举不会成功,势单力薄,怎能敌得过对方的位高权重?

给所有人揭开真相,这才是他的PlanA,最后的真相大白,证明他赢了。

林日朗早就做了心脏配对检查,提前写了给儿子的绝笔书信,等把真相还给所有人后,处理完所有的一切,就把自己的心脏给儿子。这就是他的PlanB,也是全场泪点最密集处!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5)

“父与子”

《误杀1》中是网络公司小老板父亲跟地方督察长之间的较量,杀死对方的儿子,保全自己的女儿;《误杀2》是失业编剧父亲跟市长的博弈,救活对方的儿子,杀死自己,保全儿子

两对演员都一样,也都是平民跟权贵的对抗。

除了林日朗和市长两对父亲外,影片中还简单刻画了其他的父亲形象

警察张正义跟女儿矛盾不断;病友小珊去世后,她的爸爸在楼道里痛哭不止;差点杀了医生的卷毛男子,因孩子胎死妻子腹中,要杀达马报仇;被释放的人质夫妇,丈夫担心妻子腹中的孩子,一直在为孩子祈祷......

这是第二部在延续第一部内涵之外的,更深之处。

芸芸众生,每个父亲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一面,父亲对孩子的爱,被刻画得更加完整。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6)

“哭与笑”

林日朗哭了整部电影,但在最后完成PlanB时,却面带微笑,因为儿子即将得救,真相大白!

而《误杀1》中的李维杰全程都没哭,因为他保全了家人,自首后也没哭,只有妻子和女儿痛哭流涕。

不管是哭还是笑,都是他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7)

“燃与灭”

《误杀2》的开头就是一支烟的特写,林日朗在一个偏僻胡同里抽烟,燃了又灭,反反复复,暗示着他内心劫持医院的纠结,以及计划的失败。

而《误杀1》中的李维杰在谋划“瞒天过海计”时,点燃了手中的烟,吞云吐雾,烟头火星很显眼,暗示计划的胜利。

更暗示着心中希望之火的燃与灭,尽管过程很波折,烟还是被点燃了,孩子还是得救了。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8)

“高与低”

林日朗在医院劫持的只是一楼,是低层,混乱不堪;而高层的手术室,安静又舒适,市长的儿子在上面接受着手术。

这也代表着阶级的较量,被困在低层的都是患者,都是底层人民;而在高层做手术的市长儿子,他们都不是一般普通人。

“上与下”

林日朗铤而走险,一直在医院一楼等着心脏,而那颗心脏已经被市长的儿子用了,谁也想不到的是,他们正在楼上做手术。

跟《误杀1》有异曲同工之妙,督察长一直在寻求儿子的下落,他们想不到的是,儿子就在自己脚下的土地里埋藏着。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9)

“砰砰砰”

《误杀2》的概念海报上,有着“砰!砰、砰......”的字样,这是林日朗和小虫父子俩日常玩的游戏。

这代表着父子俩的宿命,分别是:父亲死时的枪声“”,儿子重生时的心跳“砰砰砰”。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0)

“雨”

电影中的重头戏往往发生在雨夜,暴雨可以冲刷整个世界,也就是真相被揭露之时。

《误杀1》中的李维杰一家在瓢泼大雨中,打了个翻身仗,警方的挖尸体找真相,变成了群众的围攻和民愤,李维杰战胜了黑恶势力。

而林日朗死后,记者李安琪在雨夜中报道内幕,揭露真相,一样的民愤和混乱,但不同的是,林日朗的胜利是用死亡换来的。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1)

“白日萤火”

先看《误杀1》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失去羊倌的羊群”),影片中有只被打死的羊,羊在这里指的是“无辜受害者”和“容易被煽动的普通人”,有同情也有讽刺

《误杀2》的英文名叫《Fireflies in the Sun》(“白日萤火”),有“”有“”,不仅跟影片中的萤火虫场景呼应,也代表着父子俩的名字“日朗”和“小虫”,更是指代着无数对普通的父子——

他们像萤火虫一样渺小,虽然在温暖光亮中不被人看见,但能照亮寒冷的黑暗,能在逆境中生存,这就是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

世界很残酷,但有你就很美好,“白日萤火”的元素使《误杀2》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2)

“小彩蛋”

影片最后的小彩蛋,是张正义喊着“林日朗杀青”的场面。

可以理解为这是林日朗作为编剧,自编自演的电影。所以,前面所有的剧情,都只是他们拍出来的作品。事实是,林日朗的儿子没有生病,他们一家过着正常的生活。

真是这样的话,也算是心中的一种慰藉了,毕竟片中的林日朗,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

你怎么看?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3)

上映2天,票房就已经破了2亿!一天收金1亿,已经算是佼佼者。

这还得益于大众对“误杀系列”的期待,对演员的喜爱。

毕竟很多人都是冲着口碑较好的《误杀1》去的,有人觉得《误杀2》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看完这11处细节,相信会对影片有不一样的看法,更深层次的理解。

误杀2影评为什么这么低(误杀2评分跌至6.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