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8.22[原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离娄下第十七节解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离娄下第十七节解读(孟子详释128离娄下2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下第十七节解读

8.2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8.22[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①。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②。”

8.22[通释]

孟子说:“君子传下来的风尚五代就截止了,小人传下来的风尚五代也截止了。我没能赶上做孔子的门徒,我私下通过别人看好而师承孔子。”

8.22[注释]

①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传下来的风尚五代就截止了,小人传下来的风尚五代也截止了。君子,这里指有影响道德境界高的人。泽,传下来的风尚,遗风。而,就,也。斩,断,截止。小人,指道德境界不高的人。

②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我没能赶上做孔子的门徒,我私下通过别人看好而师承孔子。未得,未能,未能赶上。私,私下,私自。淑,善,作动词,看好而师承。诸,之于(之,指孔子、孔子的思想道德体系;于,向,从,通过)。人,别人。

8.22[解读与点评]

孟子说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呢?有影响的正人君子的遗风五代就断念了,思想境界不高的普通人的遗风五代也断念了。本章孟子说的是风尚的传承问题,要表达的意思正是自己要继承君子之遗风。

孔子传到孟子达到五代的话应该是这样:孔子→曾子→子思→子思弟子们→子思的弟子的弟子→孟子(每个“→”算一代)。孟子的“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言外之意是说我孟子是要接续并传承孔子的君子之泽的。“予私淑诸人也”的“诸”,本是“之于”“之乎”的合音词。孟子很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启蒙教育,加冠以后居然没有明确的师承,也是一件极特殊的事。“我私下通过别人看好而师承孔子”就是间接以孔子为师。这里的“人”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个了解孔子传递孔子思想的人。可见,孟子早就有“私淑”孔子之志,可以说孟子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予未得为孔子徒也”流露出几分遗憾,“予私淑诸人也”,既交待了师承,也流露出几分自豪。从孟子没有明确的老师来看,孟子是以孔子为师的,有人“师文王”,我孟子是师孔子的。“私淑”是不需要论资排辈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孔子的思想体系到我孟子已经五世,我要将这个体系拾起,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