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是谁写的(高考作文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1)

当一个学生学习作文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发现,无论中考高考,作文题目是不必去猜的。因为题目常变,但母题不会变;材料恒新,但套路恒定。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士,无论来者是谁,持何种兵器,你只要以平常练得最纯熟的套路去应对就行。而胜负之数,则决定于双方的功力与临场应变能力。

武士决斗,难免就有性命之忧。但学生作文却简单得多,材料、关键词和题目一旦在你眼前呈现,它们就不再变化。一定要拿武士比的话,它们只是木头人或传说中的铜人,不是活人。这个时候,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题”。

金庸小说中,有个叫独孤求败的大侠。独孤大侠创立的独孤剑法,讲究以无招胜有招。虽说无招,却是以普天下剑法之招数为根基,乾坤相生,震巽相激,坎离相济,艮兑相成,变化莫测,又分为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等招式,后发先至,一招制胜。

考场作文,先出招的永远是命题者。所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对方使的兵器是刀还是剑,是鞭还是索,然后再判断对方所使招式的门派。《天龙八部》里有个叫王语嫣的姑娘,虽然不会武功,但因家学渊源,一眼就能看清对方的身世来路,一语就能道破最合适的克制之招。

由于学识与能力的原因,高考考场中不少学生在“审题”环节即露败象。如2010年写“角色转换之间”,忽略了关键词“文化反哺”;2011年写“我的时间”,忽略了隐藏的“不复制他人,勇敢做自己”的地雷;2014年写“门与路”,对关键词“大学”视而不见。2017年写“读三本书”,却不清楚“无字之书”到底是什么东东。

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是谁写的(高考作文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2)

说到审题,举两个模拟卷上的材料。

比如:科技改变了世界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但总有一些东西是科技不能改变的。——面对两个句子组成的作文材料,大多数学生面对第一句是没问题的,难就难在第二句,因为弄不清什么东西是科技不能改变的,索性就避而不写。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在审题环节认真思考,终于找到信仰、信念、做人准则、底线、良知、灵魂、情怀等关键词。那么,就能顺利进入立意构思环节:在当今时代,科技的力量无坚不摧,发展了生产力,使物质丰富、百姓富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信息爆炸;另一方面,正因为科技力量的强大,影响广泛而深远,信仰、道德、良知、灵魂、情怀等精神性的元素才愈显宝贵。

再比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击,才能找到自己的家门;人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学生如果读不懂泰戈尔的诗句,是无法顺利进入构思立意环节的,更遑论写作。事实上,读不懂的学生不在少数。泰戈尔的诗句仿佛一个深奥的谜面,学生要先猜到谜底才能构思立意。

那么,“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是指哪儿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自我的认识”或“精神家园”;“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我们可以理解为“爱”,爱是最简单的音调,爱是能力,爱是学问,爱是艺术,爱自己,爱别人,都需要一辈子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击,才能找到自己的家门”“人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的谜底其实与第一个一样,都是指“认识自己”或“精神家园”。

审题进行到这儿,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成长”一词的内涵就是:认识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一个人,只有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家园。在这个材料中,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门,但也是到最后才能走到的内殿。谜底居然如此简单?对,就是如此简单!在我们多数强调的五重关系中,经审题,我们确认它从属于第五重“人与自己”的关系。

独孤九剑的诀窍,在于看清对手的招式,才能乘虚而入,才能后发制人,才能一招制胜,才能无招胜有招。作文中,如果没有精准的审题,就不可能领略独孤九剑的奥妙所在。

在去年的《高考作文猜题百分百》中,我曾这样说过:

至于作文是什么,这不更简单吗?作文就是有话好好说,就是我手写我心。当摊开稿纸拿起笔,作文就是造句: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和例证放进句子,用三四十个句子组装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当你心中有话,说得流畅,造句的技巧娴熟,那作文就是你的文字时装秀,作文稿纸就是文字模特的T台。至于考场作文,那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作文题目就是我们不得不戴着的镣铐,但无论戴着怎样的镣铐,音乐还是那个音乐,节奏还是那个节奏,汉字还是亲切的汉字,我们的任务,依然是让汉字带着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自由而奔放地舞蹈。对于一个高超的编舞者,跳舞时戴怎样的镣铐并不重要,只要那镣铐不至于重得让人无法动弹。

再说一遍,作文题目是什么并不重要!不重要到根本不值得费神去猜!

相对重要的是写什么和怎样写。写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写自己。无论什么材料、命题、关键词、话题,不都是让你写出你自己对这些材料、命题、关键词、话题的观察、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吗?是啊,作文中我们也要旁征博引,也要古今中外,可是,那些古今中外的人或事,言或文,不都是你拿来论证你的观点表达你的内心的吗?你不写自己还能写谁?你写谁不是为了写自己?

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密切涉及自己,真正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历程中的真实经历,无论写得失败还是成功,拙劣还是精彩,他都会有一种获得感,一种成长。

还有人问,那么,今年高考作文的主题可能是什么?我的回答也只有一个:成长。学生眼界的开阔、观察的深入、思维的缜密、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坚韧、立场的独立、价值观和灵魂的建设,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成长。“成长”是所有学生作文主题背后的那个永恒主题,我将它叫作母题。

写自己成长的作文,为成长而写的作文,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才有作文的成长,最后,成长的作文本身,就是人的成长。

成长,不应该是教育的真正主题吗?一切不涉及人的成长的教育都是伪教育,一切不涉及自我的写作都是伪写作。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过于花哨了,忘记了写作的初心?

回到原点吧,回到教育的原点,也回到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原点。回到生活,回到常识,回到自我,回到灵魂。从原点出发,去哪儿才都是前进。

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是谁写的(高考作文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3)

在武侠迷中,不少人误以为独孤九剑不是招式,所以很多人更看重“降龙十八掌”,其实对付考场作文,是不必如此高大上的,不必降龙十八掌,会几招少林拳或简化太极拳就可以对付。

针对考场作文,讲几点类似少林拳的简单招式。因为降龙十八掌,我也不会。

招式一:紧扣关键词,正反论述。注意,不是说论证,而是论述。这两者有微妙的区别。不知大家有没注意到试卷上要求的其实都是论述而非论证。区别是,论证可以从概念到概念,比较抽象,可以纯逻辑。论述则必须有材料,而最可靠的材料,对于年轻学生来说,首先是自己的成长经历,其次是课文内容,其三是生活见闻。比如,以“和为贵”为题,我曾这样范写:

真正的和应该不是和稀泥,不是表面的一团和气,而应该是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互相的认识、理解、欣赏,如柳宗元之于西山,苏东坡之于赤壁,钟子期之于俞伯牙,豫章太守陈蕃之于徐孺子。

真正的和不是回避矛盾,不是没有竞争,而是以大局为重,深明大义化解矛盾,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如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而廉颇却“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他俩“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才是真正的和,千古传颂的和!又如在秦晋围郑之危急时刻,郑伯勇于向烛之武认错,烛之武也不纠结于个人的利害得失,“夜缒而出”,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军,这才是真正的和,利国利民的和!

——不知大家有没注意到,上面两节,是故意全部用课文内容来论述的。这样,就非常巧妙地回避了对“和”的枯燥定义,而从正反两面将自己对“和”的理解进行了个性化的具体的论证。这是举例,真实考场作文,当然不能只以课文为材料。

招式二:大胆立论,敢于否定权威。如这样的作文材料:恩格斯说,发展自己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

——发展自己与表现自己,对高中生来说,略显抽象,这是第一难点。二是学生对于权威人物的意见,大多会选择认同,很少敢反弹琵琶。其实,我们用不着全部认同权威们的观点,避免显得没主见。但也不要草率否定,因为权威们的观点直接否定起来是比较费力的。这里的关键,应该借力打力,巧妙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行。针对以上材料,不妨这样写:

对我来说,发展自己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甚至是一辈子不能停止的事业。何谓“发展自己”?我认为就是让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就是“让自己每天都优秀一点点”。而什么是我所说的“优秀”呢?不外乎是学习更多知识、能力更强大、品质更坚韧、视野更开阔、心灵更丰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独立、智慧更深湛。(这就是大胆立论,平时不妨多罗列,到考场则宜精简。)

至于表现自己,我倒不觉得和发展自己同样重要。我认为发展自己是表现自己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只重表现自己,不仅不会取悦他人赢取机会,反而会让别人反感。我敬佩勇于自荐的毛遂,临危受命的蔺相如、烛之武,面对国家危难,他们都敢于挺身而出,凭借他们的机智和勇气,挽狂澜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注意没,倒不觉得四字,四两拨千斤——不觉得你说的都对,其实已经在悄悄否定材料中名人的观点。另外,比较巧妙地揭示了发展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关系。)

一个时时处处都在表现自己的人很可能是浅薄无知的,我所赞许的“表现自己”指的是困难面前当仁不让,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弄斧到班门,吟诗找李白。我所点赞的“表现自己”是贝尔曼老人在风雨之夜为琼珊画下自己生命的杰作,是蔺相如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勇气让秦王击缶,是王勃在滕王阁上不辞不让笔走龙蛇写下千古佳作。(在举例认证过程中。悄悄赋予“表现自己”以更深刻的内涵。)

总之,当你自认还不是千里马的时候,你的使命应该是不断地磨砺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匹不折不扣的千里马;如果你已确认自己已经成长为一匹千里马,那就大胆地表现自己吧,因为我相信,人群中总有慧眼识才的伯乐!

——大家注意到没,我在《和为贵》与《发展自己与表现自己》两个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下,故意重复使用了相同的课文材料。这其实就涉及到了招式三:

——从多角度切入材料,拒绝浪费。一个经典材料,它总是可以从多个角度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佐证的,我们的积累本来有限,内功难言深厚,善用材料,不浪费材料,才是聪明的做法。

,